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始终备受瞩目。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水利部门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目标,以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抓手,构建河流管理体系,悉心守护河湖健康生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生态水量精准补给,几大河湖重焕生机
内蒙古精准制定大黑河、乌梁素海、岱海、哈素海等流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水位)保障方案,按季度印发断面监测通报,对风险断面及时预警指导,实现重点监测断面生态目标全部达标。
其中,乌梁素海自2019年启动综合治理以来,累计补水达35.18亿立方米;岱海2022年应急生态补水工程通水后,已累计补水6316万立方米,为湖泊维持合理水面、水质稳步改善筑牢了水资源根基。
锚定“三北”工程建设,面积与强度实现“双下降”
立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内蒙古秉持“以水定绿”原则,通过优化用水结构、提升非常规水源利用、增加生态水指标等举措,全力保障“三北工程”水资源供给,2024—2025调度年专项统筹1.5亿立方米黄河水指标用于流域生态建设。聚焦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推进小流域提质增效、坡耕地治理及淤地坝、拦沙坝新建等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23.57亿元。
数据显示,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515平方公里、减幅3.8%,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26平方公里、减幅2.1%,实现面积与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58.29%。针对“十大孔兑”重点攻坚,实施“一河一策”科学治理,其水土流失面积从2021年的4454平方公里降至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减幅4.77%,水土保持率提升至60.51%。
纵深推进河湖治理,累计清理“四乱”问题4811个
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十四五”期间累计清理“四乱”问题4811个。完成黄河滩区近1180亩行洪阻碍林木整治,有序调出滩区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完成1687户、4213人迁建任务。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严格落实禁种管控,基本实现黄河滩区38.89万亩高秆作物禁限种目标,清理整治主河槽内阻水片林、围堤等行洪障碍172个。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流域各级水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开展巡查16.7万公里,现场制止违法行为754起,立案查处526件,强力震慑涉河违法,切实维护水事秩序。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条例》,建立盟市、旗县、管理单元三级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标体系,强化计量监测与评估管控。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推动各地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水源置换、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流域各盟市地下水水位已连续7个月未超基准值,今年三季度各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同比均呈稳定或上升态势,超采治理成效持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