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是塞上的美景。可现今,塞上美景又多了一帧: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有排球场。
人们这样形容:“南有村超,北有村排。”南,指的是万木葱茏的贵州;而北,指的就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
看,排球飞掠蒙古包的剪影多么漂亮!起跳、扣球、接传,牧民们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草原儿女的活力和潇洒!听,场边观众的欢呼沁透着草原的豪情,每一声呐喊都裹挟着塞上劲风的飒爽!
从2022年起,守着内蒙古“西南大门”的鄂托克前旗,敞开大门,面向全国,办起了排球比赛。据统计,这个黄河流域的小县城每年举办的排球赛事,总和超过了400场,当地85%以上的村子和社区都举办过排球比赛。昂素镇8000多农牧民,就有5000多人打排球。
其实,喜爱排球,哪里只是鄂托克前旗人的专利,从阿拉善到呼伦贝尔,一路走过去,你定会发出这样的惊叹:这么喜爱排球的地方谁见过!这么喜爱排球的农牧民哪里有!人们把内蒙古“遍地开花”的排球赛事,称之为“草原村排”。
这些年,随着草原生产方式的转变,草更绿了,牛羊更多了,当然,“草原村排”也越办越热闹。
瞧吧,2025年,各种赛事让你目不暇接:5月,“大地流彩”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和美乡村农牧民气排球赛启幕;7月,鄂尔多斯“草原村排”全市农牧民排球邀请赛举办;8月,全国业余排球大奖赛总决赛开赛;9月,“奋进织绣 大地丰收”鄂尔多斯“草原村排”青少年排球邀请赛开打;10月,“草原村排”全民健身排球挑战赛开锣……
草原人喜欢打排球,与当年知青播下的“火种”有关。1968年10月,1087名知识青年从南京来到鄂尔多斯草原。在这里,很多知青当起了老师,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给孩子们上起了体育课。1971年,知青们成立了鄂尔多斯草原上第一支女子排球队。
“看到南京知青打排球,农牧民们跟着打,越传越广,鄂尔多斯草原上就兴起了排球运动。”
今年59岁的牧民马·呼格吉拉图,当年还是个孩子,看到知青打排球,他着了迷,有时饭都顾不得吃追着看,那传球、扣球的英姿,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2017年5月,他从
农牧民排球运动持续升温,
“白天属于牧场,晚上交给球场。”排球运动成为了农牧民的新风尚。在毛概图社区乌兰胡舒嘎查排球馆内,4岁的扎拉阿木奇正踉踉跄跄地抱着排球,努力做着向上抛球的动作。跟在他身后的外婆哈斯图雅说:“我77岁了,和老伴儿老来这里打球,小扎8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抱着来玩了。”
扎米洋,出生于1994年,是位典型的“新牧民”。他家有2600亩牧场,由于智慧牧业的发展,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参与到“草原村排”中来。他经常驱车几十公里到马·呼格吉拉图的排球馆打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憨厚的牧民乐呵
能不乐嘛!在2024年沿黄九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上,他还获得了“最佳扣手”的称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