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围绕办好“两件大事”,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实施科技“突围”工程。2024年,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比2020年提升6位,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9.1%,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打造创新平台矩阵,获得批准建设白云鄂博稀土、特种车辆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运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级平台;全面梳理1116家创新平台,完成重点实验室重组,形成首批12类创新平台“白名单”;全面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等“7+1”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累计落实奖补资金近10亿元,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新格局。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0多家。
自治区科技厅二级巡视员 池波:开放合作搞创新,通过科技部、国家的大院大所,特别是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对我们大力支持,通过引进区外创新资源建立我们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了创新要素在内蒙古的聚合、整合。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的刚性机制,构建“1+7+N”政策体系,推行揭榜挂帅、成果赋权等改革举措,推出人才奖补、研发后补助等政策红利。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自治区全力打造“蒙科聚”创新平台,构建覆盖16家分中心、34个协同机构的服务网络,吸引1.5万用户入驻,推动300多项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2025年以来,全区登记应用技术类成果1500多项,产生经济效益2300多亿元。
池波:一方面要把“十四五”布置任务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我们谋划“十五五”总体部署,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持续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国家所需、区域所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民生所急、未来所趋,抓好前沿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