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新闻
祖国大北疆 风光无限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 | 端稳中国饭碗 守护大国粮仓
发布时间:2025-10-21 15:42:04 编辑:费鹏昊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紧扣“地水种粮肉奶”6个关键,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上升至全国第五位,乳肉薯绒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优质农畜产品走上全国餐桌。

10月18日,在通辽市开鲁县源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1400亩玉米田里,两台玉米籽粒收割机正来回穿梭,收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今年,合作社首次投入使用了新型收获机械,通过机身搭载的智能减损装置,比传统棒收模式损失率降低约5%,霉变率降低20%。

通辽市开鲁县源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祥 以前人工收,每人一天也就收一小亩地,现在一台机车一天能收300到400亩,又省时省钱还省力。

作为内蒙古玉米种植核心区,通辽市常年种植玉米面积超2000万亩,产量占全区三分之一。今年,当地整镇整村集中连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工程,联合中国农科院推行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 张国强 我们将传统的种植密度从4000株每亩提高到了5500株到6500株,有些品种种植密度提高到了7000株每亩,并结合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增收。

粮安天下,农兴邦本。过去五年,内蒙古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扩面。“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01万亩,评选出新品种、新技术等46项,为农牧业领域精准筛选出一批接地气、能落地、见效快的优质科技成果。“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由2020年的10249.8万亩提高到2024年的10517.7万亩,上升至全国第五位。粮食产量由2020年的732.8亿斤提高到2024年的820.1亿斤,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区粮食总产首次迈上800亿斤新台阶,稳居全国第六,实现“二十一连丰”。谷子、燕麦、荞麦、绿豆、高粱、向日葵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大豆产量居第二位,玉米产量居第三位,正在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赵玉生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在规模、质量、效益、链条等维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转化农牧领域科技成果335项,用全区三分之一面积的耕地,支撑起全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粮食产能。

作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十四五”期间,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实现订单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产业集群,越来越多的内蒙古好物走上全国餐桌。“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0%、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和27个百分点,羊肉、牛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区牛奶产量776.7万吨,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

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赵玉生 牛羊供种能力全国领先,牛羊核心育种场数量、种公牛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146家企业的1400种产品获“蒙”字标认证,2024年,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销售额达5988亿元,销售量达到5100万吨。

记者:苏雅 马滨楠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 李萌 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呼牧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张东阳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