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丨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把“塞外明珠”擦得更亮
发布时间:2025-10-15 09:55:01 通讯员:斯日古冷 文/图 编辑:白锦涛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乌梁素海生态美

乌梁素海湿地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南北长35~40公里,东西宽5~10公里,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4米,库容约4亿立方米,是全球同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大的功能性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2023年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2024年以来,市林草局依托“三北”六期项目,谋划实施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到2026年,在乌梁素海湿地周边开展生态综合治理111.84万亩。

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保护项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管护巡护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工程,对受损的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和植被恢复,开展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专项调查、监测巡护、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有效提升智慧化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保护管理水平。湿地生态修复方面,每年利用黄河分凌和灌溉间隙向乌梁素海应急生态补水,对湖区内黄苔易发区域,进行机械收割水草,有效遏制黄苔大规模暴发,进一步降低沉水植物造成的底泥污染。鸟类种类、数量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湿地周边生态综合治理方面,依托“三北”六期项目,在乌梁素海湿地周边开展工程固沙、灌木造林、封沙育林育草等生态综合治理,有效推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看得见、摸得着、较先进、可复制”的保护修复模式,积累可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擦得更亮。

截至目前,管护点建设、界碑界桩设立、巡护道路维护等基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湿地资源远程视频监控、鸟类智能识别监测系统、智能语音视频监控等智慧管理工程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在乌梁素海周边生态综合治理完成65.9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