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民情
近日,磴口县补隆淖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到群众身边,以拉家常、干农活儿的方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开展入户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
在田间地头,代表们与村民一起劳作,一边掰玉米,一边了解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农家小院里,代表们与村民围坐一起,拉家常、话发展,认真倾听村民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
“李大爷,您家的玉米该脱粒了吧,我给您搭把手。”在友谊村脱贫户的田地里,县人大代表武星娜与脱贫户一同劳作,顺势拉起了家常。得知老人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武星娜立刻在民情本上记下细节,询问老人是否已经办理慢病卡。这种“劳作中听诉求”的方式,让群众放下顾虑,纷纷吐露实情。
代表们带着卷尺、水质检测试纸等工具,挨家挨户排查住房隐患与饮水质量。在新河村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县人大代表香铭东发现老人居住的土坯房墙体出现裂缝,立即现场拍照取证,联系住建部门进行安全等级鉴定,并启动危房改造快速响应机制。“没想到说句话就有人管,现在工匠都上门量尺寸了!”看着忙碌的施工人员,张大爷难掩激动。针对部分村组反映的饮用水问题,代表们与村民一同查看净水设施,协调水利部门重新安装净水机。
为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代表们把“政策课堂”搬到了农家院落。在新河村,市人大代表高广胜用“大白话”解读防返贫监测、医保报销等政策,针对村民提出的“低保申请条件”“临时救助流程”等问题逐一解答;县人大代表王志强则结合近期驻站指导反馈的共性问题,现场演示手机端社保缴费、补贴查询操作,确保群众“懂政策、会操作、能受益”。
“代表们挽起裤腿能干活儿,坐下能唠嗑,咱们的难处他们真往心里去。”这是走访中群众说得最多的话。下一步,补隆淖镇人大将建立“每月回访”机制,以“常来常往”代替“集中走访”,让代表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持续帮扶筑牢乡村振兴的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