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甘其毛都口岸,这座位于中蒙边境的城镇已经开始忙碌。从边境农村牧区民生安全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调解,从社会治理的焕然一新到民族团结的深情纽带,甘其毛都镇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将“党政军警民企”联创共建力量转化为边疆繁荣稳定的生动实践,奏响了“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时代乐章。
深化联防联治 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天蒙蒙亮,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打破了乌拉特草原的宁静。甘其毛都镇伊恒查干嘎查牧民钢巴图背上望远镜、跨上摩托车,沿着熟悉的695至697号界标和11公里边境线开始了一天的巡逻。途中,他时而放慢车速留意周边动静,时而停车用望远镜瞭望远方,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今日巡逻未发现异常情况”,结束当天的巡逻后,钢巴图及时向甘其毛都口岸边境派出所报告情况。
“打我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巡边。他经常说,守护边疆稳定是每一个牧民应该做的事。我当护边员几十年,现在又把接力棒传给了女儿,不光教她把边境守好,还告诉她要当好党和群众的‘传声筒’,把党的好政策讲明白、把党的声音传到位,让牧民听得见、用得上。”钢巴图的话语里满是恳切,家里“全国十大优秀护边员”的牌匾,也见证了这份跨越三代的守护。
9月10日,刚吃过早饭,甘其毛都镇德日素嘎查牧民查干呼老远就看到“强边固防直通车”向着他家驶来。车上的民警一下来便告诉他:“叔,您的新鲜蔬菜、降压药都到了!”
每周三,甘其毛都边境派出所民警都会驾驶“强边固防直通车”,穿越戈壁草原,为边境地区的牧民群众送去生活生产物资。
边境安则边疆固。甘其毛都镇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接壤,4317平方公里的土地和92公里的边境线上,日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边境安定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甘其毛都镇通过“党政军警民企”联创共建的生动实践,切实增强了群众守边护边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筑牢了边境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我们成立由镇党委牵头,口岸党工委及边防连队、边境派出所、驻地企事业单位、嘎查村党组织为成员的‘边疆基层治理党建’联合党委,推行基层堡垒同建、组织生活同过、发展大计同商、边疆安全同保、民生大事同办‘五同共建’ 机制,形成边疆基层治理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甘其毛都镇党委书记吕元盛介绍,在边疆安全问题上,该镇构建多方参与的边疆综合治理格局和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基层党组织与边防部队、边境派出所、护边员队伍联动,形成“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通过定期召开边境联防联控形势分析研判会,组织驻地边防连队战士、边防民警、武装民兵、党员志愿者、护边员等在边境牧区开展联合巡边护边活动,不断提升边境管控防控能力,以全民防控保证边疆稳固、边境安宁。
推进兴边富民 提升边疆群众幸福感
边境要振兴,产业是根基。甘其毛都镇紧扣兴边富民使命,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让边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甜起来。
“以前挤了马奶只能自己喝或少量售卖,现在有了收集站,不愁卖。以后,马奶还能变成奶酒、奶干,收入肯定翻番!”在甘其毛都镇德日素嘎查马奶收集站,牧民巴特尔提着刚挤好的新鲜马奶,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脸上满是期待。
德日素嘎查地处中蒙边境,总面积829平方公里的草原上,171户牧民世代以畜牧业为生。2023年,嘎查依托国家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与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投资295万元(其中包括牧区现代化专项资金160万元、嘎查自筹135万元),建成了这座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马奶收集站,创新采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牧户”的运营模式,让分散的牧户抱团闯市场。未来,除了向市场稳定供应液态马奶,还将开发马奶酒、发酵马奶制品等,把“草原珍品”的价值拉满,让牧户的养殖收益最大化。此外,随着马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的谋划推进,还将逐步形成“马奶生产+文化体验”的产业链,既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又引导牧户践行草畜平衡理念。
德日素嘎查马奶产业的蓬勃兴起,是甘其毛都镇深挖本土资源、激活特色经济的生动缩影。立足全国最大陆路边境口岸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节点定位优势,该镇深度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畅通“两个市场”,以开放的视野整合文旅要素,探索出一条兼具边疆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丝路红驼文化产业园,甘其毛都镇吕元盛介绍,园区精心规划“驼产品加工区”“驼竞技游览区”“红驼繁育区”及“汽车露营区”四大特色区域,通过构建“丝路红驼产业园+文化产业景观走廊+丝路红驼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发展框架,力求打造一个集红驼育种繁育、驼产品精深加工、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以及与驼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塑造“一镇一品”的鲜明特色。
此外,依托集国防教育、思政教育等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和长城旧址、阴山文化、兵团文化等红色资源,甘其毛都镇还打造“边疆基层治理党建+丝路红驼”精品旅游路线,活化利用边疆地区文旅资源,探索沉浸式旅游模式。
开放与产业深度融合,让甘其毛都镇的“边”优势转化为强动力。兴边富民的生动实践正把绵长的边境线升级成亮丽的“致富链”。未来,该镇还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打造祖国北疆跨境旅游产业链、国防教育红色研学产业链、加工贸易产业链,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策划实施36个项目,努力走出以党建促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径。
丰富服务载体 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在甘其毛都镇杭盖社区,有一支“北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活跃在街头巷尾,共办民族文化活动、结对帮扶各族邻里,把贴心服务化作“连心纽带”,让不同民族的居民在互帮互助中加深情谊、凝聚共识。
不久前,一封满载真情的感谢信送到了杭盖社区。居民乌日图那顺在信中写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志愿者一直牵挂他的生活,不仅多次上门了解困难、安抚情绪,更主动跑腿对接相关部门,帮他成功办下残疾人证及配套补贴,这份暖心帮扶让他深受感动。
像这样的暖心事,还有很多,例如上门义诊、理发,为困难家庭幼儿实现“微心愿”,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体活动,定期举办知识培训讲座……从便民服务到文化共建,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实践,既让“民族团结”从理念化作社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也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频繁交流中深度交融。
如今,在杭盖社区,综合大厅、居民议事厅、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党建书屋、民情联络站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的甘其毛都镇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居民和跨境务工人员的“暖心港湾”。“杭盖社区地处中蒙边境口岸核心区,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边境社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优化服务管理、深化文化交流、推动共建共享,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发展共融、治理高效’的新型互嵌式社区示范点。”杭盖社区党支部书记陶永花说。
近年来,甘其毛都镇围绕改善边民生产生活、筑牢民族团结根基,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到环境治理优化多维度发力,一系列务实举措让边疆地区面貌焕新,切实增强了边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积极争取5.99亿元项目资金,全力推进集镇供热、供水、甘其毛都大桥、中水回用等重大项目建设;在5个边境嘎查全面落实“一约四会”议事程序,创新将“蒙古包议事会”开到边境牧民身边,让牧民的诉求与建议能及时被倾听、被回应;建成边疆文体活动中心,常态化组织集镇居民、驻镇单位干部、企业职工及嘎查村干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累计场次超1000场,让民族团结的氛围在互动中愈发浓厚。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联合党委运行机制,深耕特色品牌培育,推动国门党建品牌影响力向更广范围延伸,实现组织根基更牢、边民生活更美、边疆发展更兴旺。”吕元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