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丨前旗:以绿为底 绘就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5 11:22:31 通讯员:谢佳卉 王泽浩 文/图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万亩沙打旺绽放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修复为辅,加大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走进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扫格图“三北”防护林种植基地,5000亩酸枣树在秋风中摇曳,酸枣果实初挂枝头,长势喜人。在林间,中药材幼苗与酸枣树相互映衬,构建起“上层固沙、下层生金”的立体生态屏障,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去年在‘三北’防护林基地种植酸枣树1000亩,今年又种了4000亩。酸枣树具有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果实还可以药用。在保证林木成活的前提下,今年在林下试种了丹参、赤芍、桔梗等8种中药材。明年根据试种情况,选定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品种大规模种植,最终要达到上有林下有经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乌拉特前旗永峰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贵明说。

种树与治沙,要双管齐下。今年6月,在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铺设总面积2000亩的草方格沙障,扎出一米五乘一米五的草方格,外露地上部分在15到20厘米,达到最佳防沙效果,延伸到苏计沙地腹地中形成东西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800米的生态屏障,有效遏制了流沙蔓延,为生态环境带来长远效益。

一直以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不断创新思路,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采用“柠条固氮+冰草防风+沙打增肥”混播组合,结合“免耕播种+施肥+围栏+管护”治理模式,提升了项目区防风固沙能力。今年7月,在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开展大规模飞播种草作业,飞播种子20吨,起飞47个架次,完成飞播面积2万亩,以科技之力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绘就生态画卷。

与此同时,东风林业管护中心作为区域重要的苗木培育基地,自2023年被列入自治区保障性苗圃之后,共培育苗木260余亩,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每年稳定提供约80万株的合格出圃苗木,满足乌拉特前旗造林用苗需求的60%以上,还能调配供应至周边地区,为巴彦淖尔的生态建设与国土绿化行动提供可靠的苗木保障,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乌拉特前旗‘三北’六期工程2024年到2025年建设总任务是82.25万亩,已完成42.77万亩,目前来看,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良草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业务股股长王毅军说。

乌拉特前旗“三北”六期工程主要包括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针对沙化土地和非沙化土地,分别采取灌木造林、飞播种草、工程固沙、封沙育林以及乔木造林、人工种草等综合措施,全方位加强林草生态建设。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则聚焦于现有林木的抚育、退化林和退化草原的修复等工作,持续改良森林草原植被,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乌拉特前旗今年在明安镇、小佘太镇、大佘太镇、沙德格苏木和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完成退化林修复围封3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围封2万亩;在大佘太镇和大佘太镇牧场完成草原围栏1万亩,使区域内草场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同时,设立旗、镇、村三级林长309人,配备护林员131人,草管员28人,护林员组建巡查队伍,对重点防护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上下协调,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调整施工地块,叠加治理措施,更好地完成建设任务。”王毅军说。

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乌拉特前旗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下药材、林下采摘等产业,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正向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