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内蒙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京蒙教育协作走深走实,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发布会现场。
1
“京师来蒙”规模再创新高。2025年,已有968名北京教师来内蒙古开展教学指导、课题研究等工作,内蒙古选派839名教师赴京开展“培训+跟岗+实践”。
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8月13日—18日在兴安盟举办了新老校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和迎送仪式,完成18名北京帮扶校长轮换工作。
“组团式”帮扶师徒结对548对、共建28个盟市级名师工作室,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基层。
2
协作范围辐射更广。依托京蒙941所中小学“手拉手”结对校,辐射中东部盟市118所学校。
委托北京教育学院,开展60名内蒙古自治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和培养,并为每人配备理论、实践双导师。目前,60个工作室已全部建立,完成成员招募,已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启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银龄讲学”行动计划,面向北京高校招募急需紧缺的退休高层次人才15人。
3
智慧平台赋能教研。北京市通过“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 向内蒙古全部开放“空中课堂”资源,今年已开展同步课堂20次、双师共研69次,覆盖12个盟市4万余名师生。
4
品牌效应持续发挥。连续举办三届“驼铃杯”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今年10个盟市694所区内学校,与527所北京学校教师结对参加。
与北京市教委联合举办“京蒙携手·育见未来”2025年京蒙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吸引了京蒙两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代表30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会,共同交流京蒙教育协作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