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8万亩红皮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农民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在石哈河镇郜北村小麦收割现场,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将饱满的麦穗卷入“腹中”,麦粒从收割机的出口倾泻而出,直接倒进农户准备好的运输车辆中,整个收割过程一气呵成。
郜北村二海壕组支部书记李志海说:“我们今年种了40亩红皮小麦,产量比较好,亩产在200斤左右。红皮小麦是旱地小麦,加工的面又筋道又有味。更重要的是没一点添加,纯天然。”石哈河镇地处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平均海拔1800米,无霜期短,昼夜温差达到20摄氏度以上,常年干旱,年有效降雨量60毫米左右,属于丘陵干旱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雨量少和日照充分的区域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种植红皮小麦。
今年,石哈河镇红皮小麦种植面积达8万亩,在郜北村、二十四份村、西羊场村等村形成集中种植区。依托红皮小麦的独特品质,石哈河镇积极贯彻旗委、旗政府创建“一镇一品”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的要求,围绕“旱”字做文章,以打响“五彩石哈河”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以旱地“小红皮”小麦为核心打造主打产业,紧扣“特”字下足功夫——通过抓龙头企业、建标准化基地以筑牢产业根基,同步推进提品质、打品牌、走高端路线,持续提升产业效益;稳定小麦、荞麦、油菜籽以及杂粮杂豆和鲜食蒜等特色农产品,助力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