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丨后旗:防沙治沙书写绿富同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21 10:59:25 通讯员:刘冠骏 刘升 文/图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初秋时节,在乌拉特后旗,横贯旗境东西的阴山沿线全线披绿。随着“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深入实施,绿富同兴的生态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巴音查干嘎查万亩梭梭接种苁蓉生态建设项目基地

眼下正是乡土树种酸枣挂果的黄金时节,在呼和温都尔镇,“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任二换正和村民们一起查看酸枣树挂果情况。为改善生态环境,从2012年起,该镇组织农民利用乡土树种开展人工造林,治理沙化土地。经过10多年的努力,呼和温都尔镇周边建成2400多亩生态经济林,已经形成了集乡土树种育苗、绿化、果实采摘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生态经济产业链,曾经的荒漠正在逐步变成绿洲。“今年雨水足,再过两个月酸枣进入收获季节,乡亲们将从酸枣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任二换说。

与此同时,地处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两大沙漠中间的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在1.5万亩的光伏板下,工程压沙与灌木造林一气呵成,曾经荒芜的浩瀚沙漠正在变成绿意盎然的光伏电海。“为防止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两大沙漠在乌拉特后旗‘握手’,我们持续实施‘工程固沙+造林’‘光伏治沙+板下种植’系统治理,近两年高标准完成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2万亩,通过14种沙障试验、机械压沙试验等探索实践,为‘三北’工程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借鉴。”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主任杜永军介绍说。

乌拉特后旗既是我国北方防沙治沙重点区域,也是阴山北麓国家级生态功能区,从2021年起,乌拉特后旗在部分牧区实施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这样不仅能防风固沙,还能让牧民增收。地处阴山北麓的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属黄河“几字弯”顶端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4年前,巴音查干的全体牧民下决心转变世代放牧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以梭梭接种苁蓉为主、圈养牲畜为辅的路子。4年过去了,巴音查干嘎查建成了近11万亩的人工梭梭林,圈起牛羊种梭梭的牧民正在用执着造绿书写着荒漠变绿野的史诗。“现在绿化面积已占嘎查草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今年将继续实施300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未来5年,我们预计肉苁蓉的产量将达到5500万公斤,在增加牧民收入的同时,让戈壁草原越来越绿。”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宝玉满怀信心地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乌拉特后旗的生态治理是一场多战线协同的立体战役。目前,该旗已启动了包括本巴图沙漠、莫林河流域、阴山一线和中蒙边境在内的多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到今年底,全旗生态治理总面积将达到730万亩,推动实现生态恢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系统性变革。

作为国家“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前沿阵地,乌拉特后旗正在通过科技创新、乡土智慧与系统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从风沙肆虐到绿富同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