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俏枝头 兴产业富百姓
发布时间:2025-08-15 09:51:33 通讯员:李嘉琪 文/图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筛选小番茄

近期,在磴口县补隆淖镇河壕村驻村工作队牵头打造的创新实践基地里,一垄垄翠绿藤蔓间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番茄,这一颗颗饱满的小番茄,不仅是村民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河壕村驻村工作队以创新实践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见证。

补隆淖镇曾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渠道不宽的难题。河壕村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并未满足于“送钱送物”的短期帮扶,而是聚焦“长效振兴”。工作队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最终锁定了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小番茄种植产业。他们利用河壕村温室大棚闲置期,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一棚两收”。村党支部以每亩700元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每年1月至4月以6000元价格承包给企业进行头茬育苗,5月中旬大棚闲置期则由内蒙古乾恒公司和梓盛合公司接续承包,让土地“全年无休”,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集体每亩地增收2000元,更辐射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每月工资达4500~5500元,成为特色产业联动发展的鲜活例证。

“我们这儿的土壤富含有机质,昼夜温差大,种出的小番茄糖度比普通产区高7个点。”河壕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贾虎介绍说。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工作队使用原有河壕村温室大棚,从品种筛选、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邀请专家指导,试种的“千禧”“釜山88”等品种亩产达7000斤以上,亩均纯收益超2万元。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的积极性被点燃。工作队顺势而为,采取“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公司+农户+投资人”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村民以务工形式参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

走进基地加工区的筛选车间,筛选机按照大小、色泽、饱满度对刚采摘的小番茄进行分级,符合精品标准的装入专用筐,稍逊一筹的则流向深加工渠道。相邻的包装车间内,自动化包装机正将精品果分装成礼盒,工人师傅们同步贴标、封箱,印着商标的礼盒整齐码放。一旁的恒温冷库中,刚分拣包装好的小番茄整齐码放,低温环境锁住了果实的新鲜与清甜,为长途运输筑牢“保鲜屏障”。

驻村工作队队员拿起一只刚下线的塑料包装箱介绍:“现在有了专属包装,番茄损耗率从20%降到5%以下,冷库能储存150吨鲜果蔬菜,让我们有底气等待更好的市场价格。加上分级筛选,精品番茄溢价30%,整体收益比原来翻了近一倍。”此外,加工区的筛选、包装、冷库管理等岗位,共吸纳周边40余名村民常年务工,人均月收入3500到5000元。

如今,补隆淖镇的小番茄不仅畅销内蒙古,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订单排到了收获季结束。

小番茄产业的成功,为补隆淖镇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多元可能。驻村工作队以加工车间为枢纽,结合采摘体验、农事研学等业态,打造“种植+加工+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一颗小小的番茄,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大图景,让“特色”变成“亮色”,让“产品”长成“产业”,在田野间写下乡村振兴的鲜活印记,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帮扶的“补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