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属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的子项目,总投资6.43亿元,主要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心,着力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上游以及乌梁素海流域水生态安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围绕流域内沙漠、林草、水等生态要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节约用水、维护水资源平衡,加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项目有效切断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侵入黄沙的通道,对保护黄河和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并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创新治理模式。基于多年沙漠生态治理实践经验,磴口县积极探索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的结合点,变“沙害”为“沙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沙漠治理,积极发展荒漠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结合。通过工程建设,创新提出乌兰布和沙漠“林药”一体化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修复工程和肉苁蓉产业有机结合,以梭梭为主的沙生灌木得到修复和复壮,为发展壮大接种肉苁蓉产业提供强劲支撑。
加大政策扶持。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磴口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乌兰布和沙区沙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荒漠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产业发展。积极发挥乌兰布和沙漠资源优势,依托自主知识产权,以缔造蒙药材产业为使命,引领有机生态种植先河,形成了集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互联网营销于一体的大健康数智化运营平台。
突出龙头带动。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带动并完善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积极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形成科研项目20多项,在乌兰布和沙漠创造绿色财富的同时,创新沙产业中蒙药材有机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和引导农牧户发展肉苁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又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显示出了较强的带动示范作用。
被梭梭林覆盖的沙漠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项目实践,在乌兰布和沙漠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近210万亩,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磴口县林草覆盖度由过去的0.04%提高到37.2%,为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贡献。
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磴口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中,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切实解决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有效带动荒漠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治理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按照治沙与致富同兴的思路,在磴口县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治理成效得到广泛认可。通过项目实施,磴口县在治理思路、组织发动、政策机制、技术路线、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普及了防沙治沙的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浓厚氛围。磴口县防沙治沙治理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了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