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将其与邻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旅游要素组合开发更具魅力。
6月17日,记者来到磴口县纳林湖景区,穿越芦苇荡,眼前豁然开朗,纳林湖碧波荡漾,湖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带来了丝丝清凉,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纳林湖原为黄河故道,经过改建和开发,形成现有的生态旅游区。景区开发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现有大漠探险、越野冲浪等多个旅游项目,直接带动就业60多人。”景区办公室主任秦泰介绍,“2023年,景区游客接待量约7万人次,产值达400多万元。今年接待量预计达到10万人次,产值预计为500万元。”
“大漠明珠”纳林湖
“园区内的沙雕利用乌兰布和沙漠中的沙子再现了各地的古建筑风貌,不仅展示了沙漠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艺术的魅力,让我们感到很震撼。”游客王康说。
今年端午假期,位于杭锦后旗的乌兰布和沙海湖旅游区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徒步穿行沙漠、星空露营、篝火烟花……6月18日,在乌兰布和沙海湖旅游区,记者看到,漫漫黄沙蜕变为迷人的旅游资源,焕发出新生机。
据介绍,该景区项目结合生态建设,为沙漠产业化治理与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生动实践,带动周边农家乐、采摘园生意逐渐火热,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
“2023年,景区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收入约60万元。2024年预计游客接待量将增至15万人次。”景区项目负责人祁燕凯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9处、沙漠公园4处、地质公园2处、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7处,总面积803.4万亩;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2处,自治区高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和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
另外,我市进一步转变林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旅游观光、庭院经济、采摘园、农家乐、民俗村等,激活林草的生活、生态功能,赋予林草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内涵,提升林草的生产功能和经济价值。2023年,我市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为2.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