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丨沙漠戈壁变身产业绿洲
发布时间:2024-06-18 10:44:02 通讯员:乌兰 阿拉腾苏布达 阿拉腾乌拉 阿娜尔 海日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乌拉特后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边陲,是以戈壁沙漠地形为主的旗县。如何扎根大漠戈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始终是一道必答题。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坚持“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资源、向沙漠要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向沙窝子要“效益”,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宝玉这三年来秉承着“让荒漠变绿洲”的信念在沙漠中创造治沙奇迹。仲夏时节,笔者跟随宝玉的脚步走进巴音查干嘎查梭梭种植基地,9万亩梭梭蔚然成林,一望无际的沙丘被一抹抹绿色的梭梭树所覆盖,在浩瀚大漠中描绘出了“荒沙披锦绣,绿带锁黄龙”的壮美画卷。

  巴音查干嘎查牧民过去多以传统放牧为主,随着生态越来越薄弱,到春秋季风沙特别大,沙化也在慢慢地扩散,不治理就会侵蚀了别的草原,牧民慢慢意识到保护草原和生态环境是很重要的事情。“以前我们这里黄沙漫天,春秋季天天刮风,厉害的时候连门也出不去,更别说放牧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巴音查干嘎查牧民脑日布说。

  在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做工作看效益、外出考察、积极争取生态建设项目,牧民慢慢地转变了观念,从2022年开始在天然梭梭林接种7000亩肉苁蓉,去年更是齐心协力将梭梭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去年梭梭成活率达90%。“梭梭接种肉苁蓉既可以防风固沙,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这是一件有利于当代也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牧民脑日布说。

沙漠种植效益好

  目前,巴音查干嘎查共种植9万亩梭梭,从7000亩种植到9万亩梭梭林和肉苁蓉,这三年飞速增长10倍的背后是所有巴音查干嘎查牧民在治沙植绿的路途上迎难而上的勇气,日复一日的悉心耕耘与耐心,在沙漠里摸爬滚打交出的成绩单。

  “今年大家信心十足,看到了生态致富的希望,每一次在荒漠上种植梭梭苗,都尽自己所能,栽种更多的苗,我们一群人正努力让黄沙止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看到现在成片的梭梭林更加有决心摆脱传统放牧经营模式,在生态治理上不断探索向前,走生态致富道路。”宝玉介绍道。

  从小范围示范种植,到建设万亩肉苁蓉接种基地,再到现在大范围推广种植,巴音查干的执着造绿为整个梭梭接种苁蓉生态产业做出了生动实践,影响了很大一部分牧民参与其中,现在整个巴音前达门苏木共种植梭梭14.2万亩、柠条5万亩、肉苁蓉及锁阳0.8万亩,3~5年可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了沙漠化治理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绿色循环经济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只有用发展经济林的思维做生态治理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巴音前达门苏木将通过宣传引导更多的牧民参与其中,让他们从传统的靠天吃饭、靠草原生活的方式转变出来,真正做到禁牧不禁人、减畜不减收入,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探索发展沙漠种植、增加牧民收入。利用防沙、治沙、用沙这套可循环的模式,高质量的推动乌拉特后旗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乌拉特后旗持续发展,造福全旗牧民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长乌恩其介绍。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如今的巴音前达门苏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已经成为乌拉特后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