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 中旗:筑牢绿色屏障 擦亮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30 10:28:00 通讯员:菊娜 米德格玛 阿斯恒 文/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初夏的乌拉特草原逐渐返青。微风吹来,草原上的马兰花、藏锦鸡儿、柠条花争相绽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紧扣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抢抓时机、紧盯调度、统筹推进,扎实推动“三北”工程及防沙治沙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实落地,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0523005_001_01_s.jpg

生态修复后的乌拉特草原


增绿补绿 共建绿色家园


  走进乌拉特中旗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来来往往进行土地平整作业,一排排新种的树木昂然挺立,让原本荒芜的土地顿增生机。

  今年,乌拉特中旗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5200万元,将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8.78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0.4万亩、灌木林5.37万亩,封沙育草3.01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68处,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

  “2024年—2026年乌拉特中旗预计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52.17万亩,修复面积130.27万亩。目前,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旗林草局和相关苏木镇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并由蒙草集团开展项目施工。”乌拉特中旗林草局资源监测中心主任何介富说。

  据了解,乌拉特中旗拟实施的“三北”六期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将于2024年—2026年陆续开展,计划总投资10.48亿元。项目分为4个子项目,其中,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拟投资2.32亿元,栽种乔木林0.4万亩、灌木林27万亩,封沙育草15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281处。

  

生态修复 让草原更美丽


  乌拉特中旗坚持科学施策,因地制宜创新治荒治沙模式,统筹好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从严落实禁牧休牧,加大植树造林种草力度,多措并举提升植被覆盖率。通过实施“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浓厚氛围,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孟克是温更镇希日朝鲁嘎查的牧民。今年,嘎查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他家的1810亩草场被重新安装了网围栏,准备种草。孟克不仅能拿到3年的草场补贴款,还能让自家的草场“休养生息”。“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我们牧民来说是个好事,三年后草原植被也好了,种草的同时把养殖也做起来,生态也保护得好了。”孟克说。

  乌拉特中旗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包括800亩乔木造林,人工种草17.7万亩,人造灌木林1200亩,围栏封育27.44万米,目前,温更镇已完成项目区围封4000米。二期工程的任务是人工造林0.15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围栏封育33.18万米,人工种草17.11万亩。目前,外业设计踏勘已完成,正在进行作业设计。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后,乌拉特中旗草原植被覆盖率将增加2.16%,可有效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度,有利于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提高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结合本地实际,乌拉特中旗算长远账,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注重运用科技的力量防沙治沙,做好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提高治沙效率,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该旗把“三北”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地方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旗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鼓励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提高农牧民参与度,增加农牧民林草生态建设收益。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在防沙治沙这条路上,乌拉特中旗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了“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沙漠治理模式。一个蕴含着发展生机,流淌着生态“金银”的绿色乌拉特中旗正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