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从磴口县城向西行驶几十公里,随处可见成片的梭梭、花棒、红柳组成的“党员示范林”和“青年示范林”。55岁的老党员金振云扛着铁锹,眺望着满眼的绿意十分欣慰。
上世纪50年代,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磴口县饱受风沙肆虐之害。磴口县号召全县人民植树造林、封沙育草、防风固沙,金振云的父亲金玉村就是磴口县防沙林场(现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的第一代护林员。历经10年,大家合力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构筑起一条308华里长、30至100米宽的“308华里防沙林带”。
治理后的乌兰布和沙漠
1986年,金振云和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的其他同志从父辈们手中接过火把,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如今,5000余亩林草地内防灭火巡护、治沙造林、封沙育草,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年又一年,与风沙斗争,金振云原本白皙的面容变得黝黑、粗糙,嘴唇干裂,但是他防沙治沙的决心依然坚定:“只要有千千万万个治沙人与黄沙相持、相守,磴口一定能迎来绿水青山。”翻开金振云的笔记本,有这样一段话,“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的内容,金振云不仅记在本子上,也时时践行在行动中。
近年来,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党支部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积极创新治沙工作机制,形成“植”此青绿的强大合力,因地制宜划分党员示范林责任区24块、设置党员护林岗、青年示范岗、护林先锋岗,小到栽种苗木、幼林抚育,大到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引导全县1000余名党员沉底一线、冲锋在前,建成“巴哈路”绿化林10公里、“青协线”绿化林8公里,使党建带林建“落地生根”。
“新栽的树苗前两年除了春季造林浇一次水外,每年夏天和秋天还要各浇水一次,我们管护着26.4万亩土地,除了给新苗浇水,还要负责巡护和防治乱砍乱伐乱挖。”多年来,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党支部的党员们用心用情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初心坚守着这份责任。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约18万亩。
几代人的努力,让曾经“躁动不安”的乌兰布和沙漠“安分”下来。沙固住了,就能种草、放牧,长草、卖枝,种树、结果。“明沙”绿了,每抹绿色都是财富。“明沙”,从视觉变成语言,如今将变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