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 磴口:绘生态画卷 筑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8:42 通讯员:杜宪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日,磴口县近500名干部群众在乌兰布和沙漠荒漠化治理千亩灌木种苗基地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今年,磴口县计划在该基地育苗8000万株,打造内蒙古西部千亩沙生灌木育苗基地,为“三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提供充足的林木种苗储备。另据了解,磴口县今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群众2000余人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杨、柳、榆等各类乔木共10.4万株,灌木20.8万株,完成新造及补植补造林地2700亩。

新能源一体化生态治理

沙地枣树引种示范

光伏板下种草

查看林草长势

  4月,磴口县大地春潮涌动。无论是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还是黄河两岸,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登上三盛公举目远眺,黄河如一面平镜镶在两岸绿树中,行走在巴彦高勒镇大街小巷,处处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林水相映……随处可见的绿色,生动诠释了磴口人民建设绿色家园的热心和决心。


  掀起声势浩大的植绿行动


  磴口县作为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圈的前沿阵地,三面环沙,位于阴山和贺兰山风口,对于黄河乃至中国华北的生态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境内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7%。举足轻重的生态位置让磴口县对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格外重视,在70多年治沙实践中,磴口人凝练总结形成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每年4月前后,不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都会掀起义务植树的热潮。

  近年来,磴口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封造结合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带片网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冬贮苗造林”技术、高压水打孔植苗造林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防护林带,构建以自然保护地、农田防护林网、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光伏治沙区为主的“一地一网三区”五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

  磴口县建成了闻名全国的308华里防沙林带,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蚂蚁森林公益造林等生态治理工程,为210万亩乌兰布和沙漠披上了“绿装”,林草覆盖度由过去的0.04%提高到现如今的37%以上,重度沙化土地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降低94.7%,沙漠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今年春季,全县已栽植杨、柳、榆等各类乔木共10.4万株,灌木20.8万株,完成新造及补植补造林地2700亩。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栽树造林已成为磴口县春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管护、保护好树木则是磴口人心中的一条责任线。

  磴口县历来重视森林资源管护,以林长制为抓手,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破坏林草湿地举报奖励机制。联合公安局、水利局、农牧综合执法大队、供电公司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从源头上严厉打击破坏、开垦、占用林草湿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和湿地修复力度。2024年计划在全县各苏木镇农场和沙林中心、防沙林场的主要通道及重点区域栽种1.5万亩的乔木,通过补植补造、浇水抚育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森林质量。通过疏通输水河道,清理湖床淤沙,生态补水恢复湿地植被和水系统,2024年底将完成退化湿地修复0.3万亩。


  做大富民强县的林下经济


梭梭林嫁接肉苁蓉

  好生态馈赠好生活。4月,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成片的梭梭林渐渐吐出了嫩芽,12.8万亩藏于沙土之下的肉苁蓉迎来丰收季。

  再过5个月,沙漠腹地的葡萄将成熟上市,迎接八方游客采摘打卡。磴口大地四时之景各有千秋,类似的打卡地可不止这一处。时下,蒙古扁桃、沙冬青竞相绽放,在大漠深处、冬青湖边洋溢着盎然生机,如霞似锦的花海,宛如“世外桃源”。

  有林有产业,青山才能变金山。造一片林,改善一方生态,富一方百姓,磴口县借助乌兰布和沙漠的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漠适宜中草药材种植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荣誉。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游牧一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肉苁蓉系列产品品牌效应已经形成,肉苁蓉、甘草等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正在向打造全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肉苁蓉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迈进。

  林中“寻宝”,林下“掘金”。近几年,磴口县追“光”逐“绿”,开辟了“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板下生绿金”的融合发展新赛道,在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后在梭梭、四翅滨藜根部接种肉苁蓉,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光伏+生态治理162万千瓦,占地面积约5万亩,在建360万千瓦,占地面积约11万亩。

  如今,大漠内外、城市乡村、公园社区,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碧水蓝天、鸟飞虫鸣的景象,绿色已成为磴口的“金名片”,磴口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诞生地和实践地,磴口县今年将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4万亩,其中新造林14.6万亩、林草湿地质量提升10.8万亩。通过创新防沙治沙+新能源一体化生态治理模式、工程固沙+产业发展等治沙模式,集中打造6个精品示范点,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磴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