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沙,护新绿,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守护好北疆亮丽风景线,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在实处。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不断聚焦新目标,优规划、抓治理,防沙治沙“绿色工程”实现新突破,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在巴音前达门苏木沙丘地带,一捆捆梭梭苗整齐摆放,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打坑机和铲车正在忙着造林整地和运送梭梭。连日来,乌拉特后旗造林地段整理、打点挖穴、苗木运输、原材料准备等春季造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场防沙治沙的攻坚战徐徐拉开。
“梭梭的种植可以恢复荒漠植被、固定流沙、治理沙漠、改善土壤,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大面积种植梭梭对生态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保护沙漠天然植被、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的意义。”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阿达拉图说道。
制作草方格
山水林田湖草沙,应该怎么布局,需要做好顶层规划。根据党中央赋予“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的新战略定位,新时代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既要科学合理,又要不断寻求改善土地沙化的治理措施和项目。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书记刘晓峰介绍说:“巴音前达门苏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将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采取差异化防沙治沙的模式,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根据戈壁荒漠的实际情况,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草种,规划种植梭梭20.2万亩、柠条5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进行人工修复,围封80万亩进行自然恢复。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确保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为全面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乌拉特后旗按照“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治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争取2024年—2026年“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六期上级投资37.36亿元,完成总治理面积821.76万亩。以“北封南造、西飞东护”为抓手,推行“七个一”治理模式,即整合一片土地、开挖一口水井、种植一片梭梭、接种一片苁蓉、发展一个产业、恢复一片生态、致富一方百姓。同时,统筹安排“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六期、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肉苁蓉接种等项目进行生态治理,2024年重点完成484.08万亩生态治理任务。其中阴山北麓189.66万亩,风电光伏一体化6.56万亩,中央财政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森林抚育7.98万亩,“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六期279.88万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向未来,乌拉特后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开展生态恢复建设,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