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袭人。五原县锄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的冬暖式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满目翠绿。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藤蔓,焕发着勃勃生机。

设施农业产业园里黄瓜长势良好
走进园区温室,种植户贾常鑫正在黄瓜架间熟练地进行植株打理,为几天后集中上市的黄瓜做最后管护。今年,黄瓜长势良好,预计收成较往年有显著提升。然而,将时光倒回几年前,同样的种植季,他却常常为大棚的收成和销路而愁眉不展:“以前自己单干的时候虽然产量可以,但是销路打不开,常常面临滞销、价格低等问题,非常苦恼。”
为破解农户“缺技术、销路窄、抗风险能力弱”等发展瓶颈,2023年,内蒙古锄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在五原县建成437栋冬暖式大棚,一个集“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园区通过资源整合,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集聚为“种植集群”,推动设施农业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型。“公司通过产业链配套,把农户聚在一起。目前,已有137户农户入驻锄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直接带动400多人就业,年产果蔬超万吨。”内蒙古锄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亚楠说。
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让贾常鑫看到了希望,他果断选择加入园区。最让他感到安心的是,曾经最大的销售难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来了锄禾公司以后,我种了3个大棚。园区有专门的销售点,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贾常鑫说。
除了打通销售渠道,园区还大力推广“春茬+秋茬”的高效轮作模式,确保大棚“四季不闲”,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实现了新鲜果蔬的全年持续供应。这一系列举措,为入驻农户提供了从种到收的全流程保障。刘亚楠表示,公司为农户提供全流程配套服务,从优质育苗到种植技术指导,再到统一销售,全程保驾护航。
有了坚实的后盾,贾常鑫的种植信心越来越足,干劲也越来越大。去年,他在原有3个棚的基础上,又新增了3个大棚,并依据不同果蔬的生长周期进行科学规划,真正走上了“四季有活干、全年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我一共种植了6个大棚,去年纯收入20万元。春茬种植香瓜、西瓜等瓜类,秋茬种植柿子、黄瓜、豆角等反季节蔬菜,收益非常可观。”贾常鑫说。
从单打独斗的忐忑不安,到融入集群的从容自信,贾常鑫的经历正是五原县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如今,五原县设施农业的“聚变”效应持续释放,冬日里的“丰收曲”越奏越响,不仅温暖了寒冷的季节,更照亮了农户们的致富前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