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减畜不减收 信心十足奔富路
发布时间:2025-11-04 10:59:27 通讯员:吴若彤 杨洋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在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巴音满都呼嘎查的兔舍内,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嘎查委员李胜正俯身打开兔笼,细致地为白兔添置饲料,这些憨态可掬的兔子被养得膘肥体壮,模样格外惹人喜爱。

“我从今年6月初引进116只伊拉兔,这品种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养到3~4个月、体重达5斤就能出栏。按这势头,100只母兔一年下来纯利润能有15万元呢!”李胜笑着说。自当地实施草畜平衡政策以来,他便一头扎进“兔子窝”,带头搞起肉兔养殖,为家乡畜牧业转型开辟出一条特色新路子。“以前,家里哪懂得草畜平衡呀,总以为养的羊越多越好,遇到雨水少,干旱的时候,草料根本不够喂食,收入反倒减少了。”李胜坦言。实施草畜平衡政策后,核定的125只羊的适宜载畜量让他彻底转变思路,抱着“既要做到保护草场,又能实现稳定增收”的想法,李胜将目光投向了占地小、见效快的肉兔养殖行业。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温更镇立足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重需求,充分盘活牧民房前屋后资源,大力推广特色养殖,积极帮助牧民转变经营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来提高收入。

在希日朝鲁嘎查牧民照日格图的院子里,182只黑羽蛋鸡羽毛鲜亮,正围着食槽啄食。“现在养鸡心里踏实得很!镇政府统一采购设备、提供技术指导,我们只管安心养,产的鸡蛋还有集体帮忙联系销路。”正在给鸡添水的照日格图说。

这些黑羽蛋鸡适应后可转为散养,以食草、捕虫为主,不仅饲料成本低,产出的绿壳蛋还富含高蛋白质,单只年产蛋量能达180颗,产能优势显著。今年,温更镇争取到36万余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购入3640只黑羽蛋鸡和20套养殖笼具,创新推出“借鸡下蛋”模式,将鸡和笼具分发给希日朝鲁嘎查20户禁牧户与草畜平衡户,每户分得182只鸡和1套笼具,帮助牧民发展生态鸡养殖,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与生态保护并行的致富路。

特色养殖的热闹景象,同样在宝格图嘎查支部书记特木热家上演。走进他家的养殖区,只见一群毛发油亮的绒山羊正低头采食,“咩咩”叫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家养殖的绒山羊特点是双羔率高、效益高,少养精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场压力。我家从今年4月份开始养绒山羊,效益比预想的好多了!”特木热说。

特木热养殖的辽宁盖州绒山羊,是全球公认的产绒量高、绒毛品质好的山羊品种,素有“软黄金”之称,在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净绒率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如今,在温更镇,像特木热这样养殖盖州绒山羊的牧民已有12户。

从李胜的兔舍到照日格图的鸡笼,再到特木热的羊圈,温更镇正以“庭院经济”为抓手,在草畜平衡的生态保护要求下,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牧民在守护草原生态的同时,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