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五原县特色农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10-31 10:10:11 通讯员:马丽霞  张志中  文/图 编辑:弋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五原县申报的“五原灯笼红香瓜”“五原小麦”双双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继“五原黄柿子”后,县域特色农产品再添的两张“国字号名片”,更标志着河套平原腹地的五原特色农业,正从“种得好”向“品牌响”加速迈进。

灯笼红香瓜为种植户带来好效益

说起五原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底气,离不开老天爷赏饭吃的自然禀赋。地处河套平原核心区的五原县,黄河水蜿蜒过境,千年灌溉孕育出肥沃的灌淤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就像给农作物铺了一层“营养厚垫”。加之年均3000小时以上的强光照、昼夜15℃以上的大温差,形成了独特的“光热水土”组合优势:白天作物拼命积累糖分和营养,夜晚低温减少消耗,这也是五原农产品“味正、质优”的关键密码。

“咱这香瓜从开园到下市,销量一点也不愁。都是老顾客追着买,新顾客尝了就回购。这受欢迎的劲儿,效益自然跟着稳。”五原县胜丰镇灯笼红香瓜种植户张美珍随口说道,“咱们拳头大的香瓜,轻轻一掰就裂成两半,清甜的果香瞬间弥漫开来,看见就馋。”“五原灯笼红香瓜”果型像红灯笼,整齐周正;皮比纸还薄,咬一口满是沙脆果肉;甜度刚刚好,甜而不腻还带着清香。更难得的是,这瓜还富含球蛋白、柠檬酸和β-胡萝卜素,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营养炸弹”。早在2019年,它就拿下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如今再添国家地理标志,更是实至名归。

如果说香瓜是五原的“甜蜜代表”,那小麦就是这里的“粮食底气”。五原种植小麦已有千年历史,如今选用的“永良4号”等良种,是经过几十年选育的“优等生”,再配上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种出的小麦颗粒饱满、腹沟浅,磨出的面粉白度高、筋道足。当地老百姓都知道,用五原小麦做的馒头,嚼着有回甜;擀的面条,煮再久也筋道,“塞外粮仓”的名号,就是这么一口口吃出来的。

这“一瓜一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绝非偶然,背后是五原县对特色产业的“精耕细作”。为了把好质量关,五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五原县农科局,从选种、种植到采收,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机制,同时引导企业规范使用专用标志,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的行为,守住这两张“国字号名片”的信誉。“我们就是要让‘地理标志’不只是个招牌,更是品质的保证书。”五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股股长刘文栓说。

如今的五原县,特色农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国家地理标志示范区创建,带动了全县农户稳步增收。对五原县来说,地理标志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全县将加大“五原灯笼红香瓜”“五原小麦”的宣传推广与品牌保护力度,推动小农产品向大产业跨越升级,让更多人知道,河套平原上的五原县,不仅有好风光,更有好味道!

从黄河岸边的沃野,到捧回“国字号”认证,五原县用“一瓜一麦”的故事证明:扎根独特的自然禀赋,深耕品质、做强品牌,县域特色农业就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