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虫子?”
包头万和汇凯番茄温室里,工人们瞪大眼——刘俊清捏起一根细管,轻轻一抖,芝麻粒大的“灰粉”飘落在叶背。那不是药,是2000只“饿极了”的植绥螨,专逮白粉虱、二斑叶螨。

刘俊清(左一)指导团队成员在地里投放植绥螨
7天前,棚里还黄板密布、药味呛鼻;7天后,害虫停住脚,番茄新叶舒展开。负责人掐指一算:少打3遍药,省下1200元,果面光亮,每斤多卖三毛钱。
谁能想到,这“以虫治虫”的戏法,出自一个旗县级职高老师。今年是乌拉特前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园林园艺专业教师刘俊清带着他的“螨虫战队”第7次出征。故事,得从7年前那些被红蜘蛛危害成枯黄色的茄子叶说起……
把牵挂埋在地头
2018年7月,家乡种植茄子的地里像下了火。
刘俊清蹲在地头,用两根手指轻轻撕开一片卷曲的叶子——背面密密麻麻爬满红色“砂粒”。
“俊清,这红蜘蛛一打药就死,没过3天又冒头,我这几亩茄子又算白种了。你教了这么多年书,书上咋说的?”发小老赵焦急地问。
就是这句话,让刘俊清心里“咯噔”一下。红蜘蛛个头不足 0.5毫米,却能在10天内让一亩茄子减产一半,是农户最头疼的农作物病虫害之一。可刘俊清深知,生物圈里再凶的“老虎”也有天敌。从那时起,他便暗自下定决心,去找那只“天敌”。
从此,校园到农田的路上,留满了他骑车的痕迹。晨曦刚把田野点亮,他已蹲在泥里“点名”:番茄、豆角、枸杞、向日葵……放大镜贴着叶背,一蹲就是两小时。走了多少路、跑过多少田、采过多少标本,他记不清,只记得包里的玻璃瓶“咣当”一路响。
2019年7月,又是红蜘蛛肆虐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片番茄地里,刘俊清发现几株番茄植株没有被红蜘蛛“剿灭”,那叶子依旧绿得发亮。他赶紧采集上几片叶子往实验室赶。果然,在番茄叶片上,他发现一只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正咬住红蜘蛛幼螨。在显微镜下,那只“小黑点”现出真容——卵圆形身体,螯肢像两把镰刀,尾足缀着多根刚毛。
他把“黑点”画成图、做成标本,一并寄往广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几周后,回复来了:“植绥螨,没错!专吃叶螨,一只雌螨一生可干掉500只红蜘蛛。”
把汗水留在实验室里
来不及庆祝,第二个难题早已萦绕在刘俊清的脑海:“天敌”抓到了,怎么让它“生儿育女”?
植绥螨对温度、湿度、光照、食物无比挑剔。他多方联系内蒙古农业大学、广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请教,结果对方给出的食物配方太贵,根本没法大规模繁殖。养虫的“宿舍”也不合适,太潮湿,植绥螨容易跳水自杀“身亡”。没办法,他只好关起门来自己改:饲料配方,调!饲养箱,改!除了上课,他白天黑夜守着实验室研究给植绥螨建“宿舍”、做“美食”,手里不仅是量杯器皿,还拿起钳子电钻。他盯着温湿度计,用显微镜观察植绥螨的活动情况……眼睛熬得比螨虫还红。
家里人看他一天天忙得不着家,心疼得直劝:“别熬了,身体要紧。”此时来自外界的质疑声传得比实验还快——“职高老师好好教书就行,搞啥科研?逞能!”“小县城的实验室要繁殖植绥螨?等着看笑话吧!”话传回实验室,刘俊清不反驳,只把一句句怀疑写进实验记录,转身继续调温、记数,让数据自己开口。
学校知道后,一句话:“全力支持!”——在产学研基地规划修建新实验室;冰箱、显微镜、恒温箱,缺啥买啥;校长督工,只为让刘老师安心“养虫子”。
他把麸皮、酵母等食材碾成粉,调配了上百回,最后配出一盘甜果螨抢着吃、成本很低的“家常饭”,而甜果螨又是植绥螨的食物,这样一来,植绥螨终于可以吃饱饭了。刘俊清又把饲养箱四周铺设管道打上细孔,用PVC管做出饲养架,能装上万只螨虫、通风不闷脚的“集体宿舍”也申请了专利,小小的吃货们终于能扩繁了。
那段时间,他和学生们守着培养箱,观测植绥螨的数量,有时困得脑袋一靠显微镜就打起呼噜。
把答案交回农田
刘俊清深知自己的科研成果只有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农户增收。
2020年5月开始向试验田投放植绥螨,刘俊清带领园艺专业学生把课堂、实验室、试验田排成一张“流程图”:
6:00进棚,先测室内温度,再数红蜘蛛基数;
8:00赶回学校,给2个班的学生上专业课;
10:00把比头皮屑还小的螨,和他们的“宿舍”,一起撒到植物叶片上;
16:00进棚,随机取样10株,每株取上中下三个叶托;
19:00实验室,观察记录虫口密度;
……
连续一个月,天天如此。
2020年6月,项目验收。实验室公布数据:
——投放植绥螨后,番茄红蜘蛛虫口密度下降91.7%;
——农药使用量减少4次,每亩节本420元;
——番茄单产提高 12.4%,糖度增加 1.3度。
2020年,实验室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孟瑞霞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安德森钝绥螨对枸杞瘿螨的捕食效能测定,实验证明安德森钝绥螨捕食效能极显著,远高于巴氏新小绥螨。
2021年冬到2022年春,在包头万和汇凯公司基地,用新小皱新小绥螨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菜豆二斑叶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使用了植绥螨防治有害生物,种植户不再打药,番茄、菜豆贴上绿色标签,卖价水涨船高。
把故事写进教案
2022年植绥螨人工饲养及捕食虫害螨实验项目被评为第四批“河套英才·乡村振兴人才”扶持计划项目;2025年获得第五批“河套英才”滚动支持项目支持。该项目饲养技术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推广期。如今,在乌拉特前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植物保护技术扩繁室里,已扩繁新小皱新小绥螨近一亿头。包头农户提前预订:“明年十几栋棚,全用咱的虫!”
在辅导学生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时,刘俊清把新拍的植绥螨捕食照片补进PPT 最后一页。
照片里,一只植绥螨正用螯肢刺穿红蜘蛛的腹部,像一名骑士把长矛插进恶龙的胸膛。
他给这一页配了一句话:“再微小的天敌,也能撬动一场生态革命;再普通的老师,也能把牵挂写进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