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巴彦淖尔人的骄傲 ——“孤胆英雄”刘光子
发布时间:2025-10-29 17:19:44 记者:王紫丁 实习记者:赵明珠 编辑:弋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一人俘获63人

他创下中国人民志愿军

单兵单次俘虏敌人最多的纪录

图片

刘光子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苏制冲锋枪。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雪马里战斗中,一名“孤胆英雄”手持这支枪俘获了63名敌人。

这样的抓俘数据,如今看来依然让人非常震撼。

刘光子,1921年出生于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25岁参军入伍。解放战争期间,他随部队先后参加过太原战役、兰州战役等战斗,先后两次荣立战功。1951年初,他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第561团1营2连班长。

1951年4月初,志愿军司令部认为敌人进占三八线以后还要继续北进,而且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性极大。

4月6日,志愿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抢在敌人登陆之前实施反击战役。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主动承担右翼突击任务,要将英第29旅和美第3师分割开来,并将英第29旅歼灭。

4月22日夜里9点,第63军突然发起攻击,第561团迅速突破临津江,占据了敌人的两个据点,俘虏敌军100余人,并缴获两辆坦克。

图片

抢占制高点

4月23日凌晨,刘光子和战友们攀上陡峭的山崖顶峰,从山上向下攻击,使山下守敌一个连腹背受敌被歼灭。志愿军占领了绀岳山,控制了江南第一个主要制高点。第187师师长徐信调整部署,一场围歼战随即打响。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岸4公里处,地势高,可俯瞰周围好几条重要公路。

刘光子他们要围歼的雪马里守敌,是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及配属炮连、迫击炮连、坦克分队约1000余人,实际上已是一个团的编制。

4月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志愿军第187师采取正面攻击,多路迂回穿插,用较大兵力断敌退路的战法,将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死死地包围在雪马里地区。“皇家格罗斯特营”陷入重围,远在东京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坐不住了。他乘坐飞机抵达朝鲜,紧急开会研究解救方案。随即,美国空军直飞雪马里,给“皇家格罗斯特营”空投补给。

“联合国军”菲律宾营、美军第65团和南朝鲜军第12团,分三路向雪马里进攻,但都被刘光子所在第561团及兄弟部队以顽强的阻击击退。

4月25日上午8时,第187师向“皇家格罗斯特营”残部据守的高地发起攻击。

刘光子带领两名战士冲上一个小高地,监视山下的公路,防止敌人逃跑。不久后,他们发现八九个“皇家格罗斯特营”的士兵偷偷摸摸地钻进了树林。刘光子让两名战士作掩护,自己悄悄跟随。趁敌人不备之时,他将一颗手雷扔向敌群。看着漫山遍野黑压压一片敌人,刘光子担心他们会反抗,端起枪就朝着天空扫了一梭子弹,把敌人震慑住后,刘光子让所有俘虏都过来集合,清点人数发现共有63名英军俘虏。

雪马里一战,志愿军歼灭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坦克连,击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俘虏敌副营长以下官兵459名。

1951年底,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1952年,刘光子荣获朝鲜“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称号,并受到金日成的接见。

1953年,刘光子赴苏联参加活动期间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问刘光子:“你一个人怎么俘虏了那么多英军?”他朴实地回答:“我不怕死,反正是豁出去了!” 

刘光子没有夸大事实,更没说大话,说出了自己当时在战场上的真实想法。

1960年4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民兵代表会议。继1953年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国后,刘光子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将一把半自动步枪赠送给刘光子。

刘光子的英雄事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志愿军战斗精神和军人血性的集中迸发。他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正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所缺乏的“气”,是志愿军官兵英勇顽强、克敌制胜的精神密码和强大武器。

严于律己 克勤克俭

他不图名利一心为民

“今后,我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更好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和我们全召庙公社民兵一起,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实’,大抓‘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认真做好战时准备,完成伟大领袖毛主席交给我们的‘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光荣任务。做到严阵以待,常备不懈,把好祖国北大门。如果帝国主义胆敢来犯,定叫它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970年8月2日的《巴彦淖尔报》上,一篇题为《世世代代为世界革命而战》的文章语句铿锵、斗志激昂,体现了刘光子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

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时任杭锦后旗召庙公社武装部长的刘光子。

1958年,刘光子复员回乡,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党委副书记以及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图片

刘光子(左一)与战友合影

1971年2月27日的《巴彦淖尔报》上,刊登了刘光子为解放军某部野营指战员们讲述抗美援朝战场回忆的报道,“要学英雄的事迹,走英雄的道路,创英雄的业绩。当他们在野营中遇到大风雪时,大家就以英雄为榜样,困难越大斗志越坚,硬是爬冰卧雪,苦练杀敌本领。指战员们豪迈地说:“宁愿吃尽千辛万苦,也要确保祖国边疆安全!”

枪林弹雨中,刘光子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和平环境中,刘光子不计名利地位,生活清贫,廉洁奉公。不畏艰难、一心为民的精神,贯穿了他传奇而朴素的一生。

图片

刘光子的获奖证书、勋章和部分生活用品

1971年5月19日的《巴彦淖尔报》上,讲述了刘光子同志转业回乡后扎根基层、“俯首为牛”的动人事迹:

刘光子同志回乡十三年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谦逊的态度、朴实的感情和艰苦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保持了充沛的革命干劲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他家住的房子早在三年前就歪歪斜斜不太结实了。他的爱人曾多次催他买点木料盖房子,他总是说:“眼下忙得很,日后再说吧!”现在三年过去了,眼看房子不行了,他还是这句话。他的爱人急了说:“别人不知怎么样,可你总是那么忙!”他说:“干革命咱就是要忙,不忙咱就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共产党!”

他,就是这样一心扑在“公”字上,从不为“私”字忙半分。他到下边去工作,总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中,坚持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担子拣重的挑,活拣重的干;哪里任务重,就战斗在哪里;群众身上滚多少泥,他的身上也滚多少泥。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漂浮、不指嘴,把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的伟大指示,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际行动里。老贫农说:“光子的心跟咱贴得紧,他当官不像官。”青年们称赞说:“老英雄能跟咱们滚打在一块、战斗在一起,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官气和娇气,看到的是革命的志气和朝气!”

刘光子就是这样,心里只有阶级兄弟,没有他自己。十三年来,他想贫下中农所想,急阶级兄弟所急,把自己火热的心永远和贫下中农紧紧连在一起,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一步不停,为党和人民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

这些半个世纪前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令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图片

训练民兵

虽然荣耀加身,刘光子却始终怀有一颗平常心。

刘光子的儿子刘永治说:“父亲回到家乡后,从不在我们兄弟姐妹面前说抓俘虏的事。我是在上小学时,父亲受邀到我们学校作报告,才第一次听到了他的故事。”

图片

“爱国功臣”大牌匾

与刘光子相处过的乡亲们这样评价他:他一直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在宾馆睡不惯弹簧床,总是把铺盖搬到地上睡;他蹲在农民的炕头上,和农民有聊不完的话题;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并告诉他们,做人要多做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二女儿、三女儿都成了下岗工人,都没沾上他的光。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回地方工作,数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找过组织,总是怕给组织添麻烦。

1996年,刘光子因病去世,享年75岁。1999年,刘光子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还被画成连环画《活捉六十三个鬼子》。

烈士不朽,守护不息。缅怀英雄,更重要的是让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先烈们的光辉事迹在岁月长河中淬炼为华夏儿女坚硬的脊梁,这便是我们的民族魂。

致敬每一位为祖国的和平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

刘光子英雄事迹馆成为精神地标

坐落于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村的刘光子英雄事迹馆于2023年建成,经过精心布展于今年开放。馆内共设5个板块,通过200余张照片、120多件实物及多媒体视频设备,生动再现了“孤胆英雄”刘光子的传奇一生。

刘光子英雄事迹馆记者 胡东育/摄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红底金字的牌匾,上面赫然写着“爱国功臣”四个大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刘光子为国家和人民所建立的不朽功勋。牌匾之下,刘光子的雕像巍然矗立。雕像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坚定的眼神仿佛穿透时光,直抵人心。

刘光子英雄事迹馆 记者 胡东育/摄

沿着展馆继续前行,每一处展陈都在讲述着刘光子的英勇事迹。泛黄的笔记本、斑驳的铜墨盒、战场上磨损的棉衣、三角急救包……一件件实物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柜中,仿佛仍带着硝烟的气息。参观者们驻足端详,有人轻声念出展板上的文字,孩子们踮起脚尖,好奇地望着这些物品。

“刘光子英雄事迹馆开馆以来,已经成为我们这里无可替代的精神地标,每天都有不少人专程赶来参观。”太荣村党支部书记刘开刚说。

“刘光子的英雄事迹我从小就听过,但参观展馆后还是感到非常震撼,深刻感受到没有这些英雄就没有现在安稳的生活。”前来参观的李先生说,“今后我还会带着孩子前来参观,让他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申报全区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学习刘光子英雄事迹和精神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校实践教育中去,激励更多的人把英雄精神传承下去。”双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柯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