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临河区:“党建+科技”铺就金色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10-28 10:19:42 通讯员 :高舒  许芷瑄 马杨阳  文/图 编辑:弋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收割机轰鸣穿梭,脱粒装置飞速运转,深秋的河套平原,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今年种了150亩葵花,长势特别好,亩产预计达500多斤,比去年多了30斤还不止!”临河区狼山镇永长村一组村民王四根说。今年,临河区重点推广“扩行降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集高标准农田、精准水肥与科学种植于一体,成为葵花增产提质的关键。永长村党支部书记高焕齐说:“以前亩产上500斤都难,今年有的好地块能产600~700多斤。全村7377亩葵花,几乎户户增产。”

丰收的向日葵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临河区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今年,临河区向日葵种植面积达73.1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从种子研发、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全球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加工与市场环节,临河区布局了21家向日葵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专业交易市场3处,年交易量约60万吨,占全国总量半数以上。20余家籽仁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三胖蛋等品牌产品远销英国等40余个国家。今年,向日葵全产业链产值攀升至45亿元。

新华镇新建营村三兄弟商贸合作社负责人毛炳亮介绍,今年他们收购本地葵花籽300多万斤,比去年多收170万斤。生产车间里,瓜子经多道工序严格筛选,确保品质优良。合作社的发展,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近年来,新华镇党委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擦亮特色产业品牌,在完成粮食种植任务的基础上,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年,新华镇种植向日葵26万余亩,采用扩行降密、插盘晾晒等技术,部分区域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亩均增产60~70斤。”新华镇工作人员马杨阳说。

近年来,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临河区充分发挥地处北纬40度“黄金农业种植带”的天然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积极引入前沿科技手段。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下一步,临河区将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总思路,聚焦油料作物发展,引进榨油企业,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向日葵特色产业园,将党建凝聚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乡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