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牧业现代化浪潮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推动传统农牧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牧业稳步转型,成为各地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位于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公忽洞嘎查的高端奶产业园,正凭借自身努力与探索,为现代农牧业项目提质增效树立行业新标杆。
走进乌拉特前旗高端奶产业园,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5座规模化牧场中,处处可见科技与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的景象。牧场里,一头头奶牛在舒适的环境中悠闲踱步、进食,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设备,精准掌控着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饮食需求和产奶情况。
“我们以前养殖主要是靠牧民和兽医的经验判断,只有在疾病发生有明显症状之后,才能做诊疗。”正在操作智能监测系统的牧场兽医师陈号感慨道,“现在我们有了脖环之后,通过数据可以测量体温脉搏反刍牛的运动量,精准判断它到底是发情还是有疾病预警,通过这些可以向前管理牛疾病,保障牛的生命安全,提高产量。”
乌拉特前旗高端奶产业园是旗委、政府借助奶业振兴战略政策的东风,于2021年引进蒙牛集团,打造的巴彦淖尔市规模优质奶源基地项目,从签订框架协议到落地开工,仅用了75天。产业园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3万亩,计划总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7个牧场,养殖规模为10万头奶牛。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一座集现代化牧场、饲料加工厂、粪污处理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产业综合体正逐步成型。
目前,产业园全面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奶牛存栏量达4.2万头,日产原奶664.55吨。其中,2家牧场更是凭借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通过了国家农畜产品良好规范认证,奶牛单产达4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奶源基地。”乌拉特前旗高端奶产业园乌兰布和一牧总经理赵亚楠表示,“从饲料的精选到奶牛的养殖、牛只的保健,再到原奶的收集和运输,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按照高标准严格执行。通过智慧化牧场管理,我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原奶的品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牧场的智能化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牛奶。”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园区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配套建设的粪污处理中心年处理牧场粪肥能力约60万立方米,所产生有机肥可还田20万亩。“粪污处理是我们园区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粪污处理中心负责人赵伟介绍道,“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我们将牲畜产生的粪污转化为优质的肥料,不仅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还能提升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乌拉特前旗高端奶产业园的发展,不仅限于牧场本身,还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为保障奶牛的优质饲料供应,园区配套种植优质饲草面积达12万亩,吸纳周边农牧民就业800余人。“我在这里工作好几年了,收入稳定,还能学到很多养殖技术。以前我们靠传统方式种地,收入不高。现在跟着园区种饲草,不仅不愁销路,还能拿到不错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住附近的牧民刘建军说。
据了解,该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奶牛存栏10万头,年产鲜乳55万吨,直接带动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50万亩,直接和间接促进约5万名农牧民增收,形成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有机奶业全产业链体系。
乌拉特前旗高端奶产业园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运营方式,显著提升了奶牛养殖的集约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照亮了区域奶业振兴、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道路,引领现代农牧业向提质增效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