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火红的灯笼挂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团结民宿文化村的枝头,游客与村民通过“村晚”和趣味运动会共享丰收喜悦,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洋溢着一片欢歌笑语。
近年来,团结村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游客不仅可以参与采摘,品尝特色美食,还能通过形式多样的乡土文艺活动感受乡村生活。“我是第一次来到乌拉特后旗,丰收节活动特别热闹。”来自北京的游客马姝兴奋地说,“听了悠扬的长调,品尝了美味的炖羊肉,让人感受到了别样的塞北风情。”
节庆活动带动了文旅消费,麒麟西瓜、辣椒、牛肉干等农畜特产通过展销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农家乐餐饮住宿火爆,农民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过去只知道种地放羊,哪想到现在能靠旅游赚钱。”正在帮游客办理入住的村民王豹告诉笔者。
团结村曾经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就在几年前,村里还是柴草乱堆、尘土飞扬的模样。从2023年开始,镇党委采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模式打造团结民宿文化村,规划改造特色民宿33户,利用村中闲置土地栽植果树、打造微水系景观和露营区,将闲置校园及外围林带改造为亲子游乐场和自助烧烤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促旅、文润农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企业投资经营娱乐项目,合作社联合打造餐饮、采摘和特产销售,农户改造自家庭院发展民宿产业。环环相扣形成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巴音宝力格镇党委书记郭永智介绍
如今,团结村已发展成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样板村。借助旅游线路受热捧的“天时”,北靠阴山南望河套的“地利”,党政民企合力谋发展的“人和”,团结民宿文化村累计吸引游客40万人次,带动旅游、土特产等各类消费2000多万元。产业兴、百姓富、环境美的团结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成为了乌拉特后旗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