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区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
金秋时节,巴彦淖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10月15日,“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2025年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召开。市委书记贺伟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逸群,市政协主席贺连辉等市领导和与会人员,深入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四地,现场观摩重大项目建设成果,实地感受各旗县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大抓产业项目的强劲势头与生动实践。
沙海“流金”
光伏治沙与储能产业共筑绿色屏障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昔日黄沙漫卷,如今已是一片“蓝色海洋”。总投资超57亿元的“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区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自去年底全容量并网,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约34亿度。该项目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在5万亩沙地上同步开展“光伏+梭梭”“光伏+四翅滨藜”生态治理,实现防风固沙、清洁能源生产与沙产业发展多重效益。
“光伏阵列不仅锁住了流沙,板下种植的沙生植物还为后续发展沙产业奠定了基础。”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党组书记韩应联介绍,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沙漠地区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供了“磴口方案”。
在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全市首个集中规划的储能建设区正加速崛起。该区域占地2300亩,可容纳20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目前,2024年建成的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电源侧独立储能项目已转入市场化运行;2025年新建的3个储能项目合计容量560万千瓦时,现已全部开工,计划年内全容量并网投运,预计年放电量达18亿度,实现税收1.6亿元。其中,蒙能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其配置的1兆瓦/5兆瓦时中长时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将为全钒液流中长时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树立标杆。
田园“生金”
现代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进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东方红太阳升设施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排列整齐,棚内圣女果、彩椒等特色果蔬长势喜人。这个占地6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整合智慧农业管理、引黄滴灌等先进技术,打造高端果蔬种植基地,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共赢格局。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把农户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二道桥镇党委书记刘建光算了一笔账,园区不仅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更让参与农户人均增收3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民致富、集体增收”三方共赢。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总投资2.8亿元的南瓜籽产业园项目同样引人注目。该项目占地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家以南瓜籽精深加工为主导,整合生产、研发、加工和出口贸易的综合产业园区。该项目配备30条世界一流的数字化标准化生产线及国际先进检测设备,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建成后将具备年加工30万吨籽仁类农产品能力,预计南瓜籽年交易量可突破40万吨,占全国的75%以上,年产值超9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杭锦后旗也将以此为依托,引进选育优良南瓜籽品种,延伸产业链条,融入金融服务,真正把“交易集散地”升级为集价格形成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于一体的国家级产业高地。
“通过实地观摩,看到各旗县在产业发展上目标锚定精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表示,“作为水利部门,我们将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为这类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项目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园区“聚金”
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引领工业升级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乌拉特后旗煤化工产业链项目集中区,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该集中区总投资135.8亿元,建设包括黑猫年产10万吨LNG、金猫年产24万吨炭黑等15个项目。其中,金猫炭材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尾声,计划10月底投产,建成后将年产24万吨炭黑及4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产品。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生产工艺,充分利用炭材料余热产品生产高性能轮胎补强剂,不仅实现当地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同时实现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化发展。“项目采用国内领先工艺,充分利用余热资源生产高性能材料,既降低了能耗,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内蒙古金猫炭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星说。
同样在乌拉特后旗,两个重量级储能项目正在改变着区域能源格局。占地450亩的巴彦淖尔河套新型储能专项行动项目,是自治区首批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标杆项目,由内蒙古远景集团盘活破产企业建设,总投资25亿元,设计功率1000兆瓦、容量4000兆瓦时。该项目采用远景高性能磷酸铁锂电芯,配套建设220千伏储能升压站接入河套500千伏变电站,预计今年12月底建成投用,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独立电化学储能电站。总投资91.07亿元的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装机规模120万千瓦。该项目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5—2026年)完成施工辅助工程及对外交通道路、通风洞等工程;第二阶段(2027—2028年)实施地下厂房、上下水库库盆开挖及大坝填筑;第三阶段(2029—2031年)进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及投产发电。电站建成后将作为蒙西电网重要的“调节器”,承担调峰、填谷、储能、调频和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年设计发电量24.12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
与此同时,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的150台“大风车”已迎风转动。这个总投资37.05亿元的国内陆上单机单体容量最大的“巨人方阵”,目前已累计发电7.3亿千瓦时,预计年均上网电量可达54.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8万吨,对全市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从观摩项目可以看出,全市抓产业、谋发展的思路清晰、举措有力。”市统计局局长张小龙表示,市统计局将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从沙漠到田园,从园区到风场,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项目、一项项创新突破的成果,正汇聚成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