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公庙村,村民张六其刚做完责任区的街道清扫工作,正准备回家照看羊圈里的羊。几年前还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如今,张六其通过精准的扶贫政策和防返贫动态监测,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前几年生活不好,媳妇生病做了5次胆管结石手术,后来又供两个娃娃念书,生活很困难。这几年村里给我们盖房,又给羊又给化肥,还给我们缴合作医疗保险和扶贫保险,又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在街道上打扫卫生,一年种地养羊带打工能收入10来万块钱。”张六其说。
张六其口中的变化,源于公庙村构建的“监测—帮扶—巩固”闭环机制。
“公庙村脱贫户有60户、监测户7户,今年又新识别了3户,都纳入了监测范围。”公庙村党支部书记边挨锁说,“我们的核心目标就一个,及时发现、精准帮扶,绝不让任何一户在小康路上掉队。”
为确保监测户收入稳定,村里打出“产业+就业”组合拳。以张六其家为例,村里发放的6只羊成为他们家发展养殖业的基础,现在已发展到30多只,每年培育羊羔、售卖成羊也为这个家庭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
“去年监测户每人发2只羊,今年再发2只,光是育肥出售,每户就能增收2000多元。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村里通过扶贫车间安置了5人,公益岗从4人扩增至9人,覆盖村内道路保洁和环境整治,每户月增收1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可达数千元。”边挨锁书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增收账。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政府则通过低保等政策性兜底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织密了最后一道防护网。
如今在公庙村,像张六其这样的监测户已逐步实现收入稳定、生活安心。从精准识别到“一户一策”,从产业支撑到设置服务岗位,一系列务实举措正转化为群众脸上实实在在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