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乌拉特前旗玉米产量三破纪录的硬核支撑
发布时间:2025-10-16 09:19:30 通讯员:谢佳卉 王泽浩 文/图 编辑:白锦涛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收割玉米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农牧部门专家组成的测产团队,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其嘎查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收测产——1020亩玉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1421.77公斤,创下内蒙古自治区千亩田玉米单产新纪录,这也是乌拉特前旗在3年内第3次刷新纪录。

走进阿日其嘎查示范田,一排排整齐紧凑的玉米植株挺拔而立,剥开苞叶,饱满的籽粒排列紧密,望着金灿灿的玉米田,种植大户杨福喜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明年我打算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多种微量元素的使用,争取让产量突破3000斤。”杨福喜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这块平均亩产达1421.77公斤的玉米田,得益于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的成功运用。种植过程中,联合机械整地、导航精量播种、滴水齐苗、机械中耕、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绿色防控、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每亩种植密度7000株以上。这一亮眼数字的背后,正是“科技种田”所带来的硬核支撑。“近年来,我们在推广单产提升技术,尤其是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方面成效显著,玉米每亩的种植密度从4000株提高到了7000株。现在用水量下降、肥料利用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农民收入也增加了,这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说。

从“凭经验种地”到“靠科学耕耘”,技术落地离不开农技服务的全程护航。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光介绍,当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从整地、播种到施肥、防控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确保每一项技术都能发挥实效。“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3年,向日葵创造全区单产第一的成绩,2024年,小麦全区千亩单产第一,玉米百亩田和万亩田都创造了全区单产第一的好成绩。今天的测产进一步验证了我们这两年技术推广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推广范围,通过高产攻关典型示范,带动大面积产量提升。”张光说。

如今的乌拉特前旗,科技赋能的触角已延伸至162万多亩籽粒玉米田,不仅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更让“科技种田”成为更多农户的“致富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