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推动有效衔接再上新台阶
——访乌拉特中旗副旗长王云
发布时间:2025-10-11 10:37:45 记者:张静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2024年,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85元,同比增长6.2%。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形成‘领导包联、部门协同、驻村帮扶’的全方位责任体系。”近日,乌拉特中旗副旗长王云在接受采访时,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责任落地生根。”王云说。乌拉特中旗严格执行旗委常委会、旗委中心组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学习制度,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等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实施方案》等政策,为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全旗28名县处级领导包联苏木镇,125个机关单位包联嘎查村,18个行业部门印发配套文件37个,农牧和科技局(乡村振兴局)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三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

驻村帮扶力量精准下沉。乌拉特中旗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向33个脱贫村、示范村、抵边村选派33支工作队53名驻村干部,建立“苏木镇党委直接管、派出单位协助管、旗委组织部统筹管”的分级管理制度。针对乡村振兴政策开展2期专题培训,保障驻村干部每人每月2050元补助及每支工作队1万元工作经费。截至目前, 驻村干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5次,走访监测对象等群体1230次,解决实际问题70余件。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乌拉特中旗争取中央、自治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73.68万元,完成36户危房改造,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落实“先诊疗后付费”218人次,涉及费用95.73万元,医保报销71.5万元;为罹患30种大病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开展大病救治42人次;完成脱贫户(监测对象)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707户1316人;落实13.52万元医保补贴,覆盖514户926名正常脱贫人口及173户352名监测对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无脱贫家庭(含监测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失学辍学;今年春季学期为1741名学生发放资助金83.43万元,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投入780万元实施饮水工程,改造农村集中供水管网19公里,新建牧区分散式水源井36眼、储水窖14处,惠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用水;为4270户6341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699.78万元,为400名特困对象发放生活补助及照料护理资金560.11万元。

促进产业就业协同发展。乌拉特中旗投入上级衔接资金4065.66万元,批复实施项目13个;发放到户产业和奖补资金752.09万元,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下招聘会23场,发布线上招聘信息59期、直播带岗24期,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7万份、就业信息2300余条,提供岗位4436个,达成就业意向121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358人;为37名市外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贴1.11万元,多渠道促进增收;截至今年9月,脱贫户(监测对象)小额信贷存量181笔873.51万元,贴息76.34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乌拉特中旗对十类重点人群开展全面排查,累计排查自付医疗费用1万元以上农牧民3648人、新增低保290人、大病患者9人等,新识别监测对象31户70人,1—9月稳步消除返贫风险77户155人;针对全旗123户244名易地搬迁群众,投入自治区后续扶持资金420万元,惠及40户70人;完善6个集中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搬迁群众办事“零跑腿”,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扎实迈进;全面梳理2012年—2020年形成的帮扶资产,涉及资金47787.26万元、项目408个,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