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年来,面对农村“小而散、空心化、老龄化”的治理痛点,杭锦后旗旗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工作思路,在全旗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12345”工作法,以党建为笔,以服务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
体系搭建
乡村治理的“解题良方”
“12345”工作法即以“1”个核心强基铸魂、“2”个组长扛责聚力、“3”个骨干联动支撑、“4”个专员赋能增效、“5”大振兴锚定方向,形成闭环机制,确保结构清晰、责任到人,突出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系统、可行、可持续的实践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村民小组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党建引领。党员3人以上即推选党小组长,负责日常走访巡查,采集人员信息,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等。每个网格实行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双组长”负责制,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各负其责,协作配合。村民小组长负责网格内的矛盾调解、应急处置、重点人群帮扶等工作,党小组长负责网格内党的建设、党员管理、思想引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双组长”定期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解决网格内的问题。“铁三角”由党小组长、网格长(村民小组长)、镇村联组干部三个关键角色组成,旨在通过镇村组三级干部紧密协作,构筑依托体制、牢不可摧、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铁三角”,为群众提供有形有感有效的服务。同时,为每个网格配齐产业指导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调查员、文明监督员“四大员”,紧密联系群众,各司其职,为乡村治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全面发展,治理有效。
成效彰显
乡村治理的“生动注脚”
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展现担当作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信赖。党组织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更多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双组长”负责制明确了职责分工,“铁三角”协同治理形成强大合力,“四大员”各司其职,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今年以来,全旗矛盾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调解成功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区域达100%。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各类民生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更加高效有序。
在党建引领和产业指导员的指导下,乡村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全旗10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57%的村达20万元以上,两个村达50万元以上。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文明监督员的监督,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文明行为成为自觉。村规民约得到有效遵守,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村文明氛围日益浓厚。2024年全旗共评选出最美家庭30户,形成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
生态振兴工作扎实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陕坝镇红星村的网格党小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村民普遍有在庭院零星种植的习惯,因此他们瞄准了投入小、见效快、易操作的庭院经济。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村里通过“统一规划、分户实施、技术服务”的模式,选取了适合庭院种植、市场需求稳定的瓜果蔬菜品种在7组和12组率先开始种植。如今的红星村,整齐的果树、翠绿的菜畦取代了过去的杂物堆积,家家户户的小院变得生机盎然、花果飘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验启示
乡村治理的“杭锦后旗答案”
“12345”工作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贯穿治理全过程,凝聚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明确“双组长”“铁三角”“四大员”职责分工,构建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让治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适应乡村发展的新需求。近年来,杭锦后旗把产业振兴作为核心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为乡村治理和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