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全市社区书记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交流培训暨社区“书记讲给书记听”集中宣讲活动在临河举行。
宣讲中,7位各旗县区择优选派的社区书记围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怎么做”这一主题,结合群众工作痛点难点、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分享了典型经验与创新做法。现将部分精彩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临河区金川街道江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盼——
回应群众期望 筑牢善治“底座”
“新时代的群众需求是对‘品质生活、情感归属、参与权利’的多元期盼。如何回应这些期盼,让党的温暖直抵人心、党的声音深入人心、党的引领凝聚人心,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民生考卷’。”临河区金川街道江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盼说。
近年来,该社区始终把“讲清政策、算明实惠”作为核心抓手,组建“红石榴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带着“惠民政策清单”“社区改造台账”“民生实事清单”,采取“入户式、活动式、课堂式、网络式”宣传法,用“家常话”解读惠民政策,用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家门口的变化、口袋里的实惠、生活中的便利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关怀。
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社区搭建多元平台,设立“小杨听你说”书记面对面平台,线上线下倾听群众诉求;激活群众力量,组建了112人的“能人智库”,参与社区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民生难题;整合外部资源,对接“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签订“红色合伙人”协议,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推”的联动机制,让群众乐享社区生活。
“做好‘贴心事’,群众自然跟着组织走、跟着党员干。”江林社区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一窗受理、延时服务、上门帮办”等便民服务,让群众“近”享便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文化纽带拉近人心、凝聚共识;注重挖掘身边的“凡人英雄”,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让“榜样”影响带动群众“跟党走”,共建美好社区。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红石榴·江林一家人’品牌为引领,带着对群众的真心、服务群众的耐心、解决问题的决心,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让各族居民从‘住在一起’到‘融在一起’,逐步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社区共同体。”杨盼说。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花园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文爽——
党建引领 建设善治乐居社区
“我们全面推行145工作法,不断提升治理温度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花园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文爽说。
依托“1+N”区域化党建模式,该社区通过“三个书记”压实责任、“三项清单”抓落实、“八联共建”丰富载体,为居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形成协同合作、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
创新“四邻”载体,积极探索打造“邻里康乐”特色服务品牌。坚持组织延伸到邻里,形成党小组收集社情民意点单、党支部整合资源接单、党总支凝聚合力派单,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文化引导育邻里,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增进邻里间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民主自治近邻里,打造党群服务站、凉亭议事亭等,在桌面上解决问题,实现居民事携手共办、成果共享;互助服务在邻里,成立党员先锋、幸福邻里、红色少年3支志愿服务队,开设“石榴籽”积分银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夯实“五色网格”,用绿色、蓝色、红色、紫色、黄色五种颜色将常住户、流动户、困境人群、党员户、街巷单元长等不同类型居民进行分类,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实时更新人员信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促进网格化治理工作精准开展。
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组建“银色”志愿者队,改善社区内老年人生活环境,开发“回音壁”小程序,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上门慰问、帮办代办等一系列暖心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让社区形成睦邻敬老的良好氛围。
五原县北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学敏——
努力将“民生清单”化作百姓“幸福账单”
“十年来,我们围绕居住环境改善、精神文明建设、邻里关系共建,积极打造温馨宜居社区。如今的北环社区处处焕发着生机。”五原县北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学敏在宣讲中说,“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人民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过去,社区办公场所仅20平方米,条件极其简陋,群众没有文体活动场所。2018年,社区建起了51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党员之家、综合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室,筑牢为民服务阵地,不仅成了展示社区形象、传播社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群众的“幸福驿站”。
雨天出门难、如厕难、洗浴难曾是困扰社区居民的烦心事。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与居民商讨梳理问题,利用各方资源为居民申请好的项目、政策。如今,土路变柏油路,曾经夜里漆黑的巷道如今灯火通明,社区还新建了幼儿园,完成了1000多户平房非成套改造,惠及居民3000余人。
社区通过打造“党建+网格+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让社区干部“融”入网格、党员干部“沉”入网格、志愿者“驻”入网格、业委会成员“嵌”入网格、结对共建单位“助”力网格,用心、用情、用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此外,社区还组建了“邻里帮”志愿者,实施“一巷一议,志愿接单”志愿服务模式,实现分众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一项项‘民生清单’,落实落细成千家万户的‘幸福账单’,继续加大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好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赵学敏说。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燕——
当好惠民政策“宣传员” 做好为民解忧“服务员”
“我们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贯穿工作始终,从讲清惠民政策、强化基层治理、办好民生实事、引领群众致富四个核心方面努力,让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党群同心‘一家亲’。”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燕说。
西环社区整合资源,成立了“居民板凳”“青年新声”“专家学者”3支特色政策宣讲队伍,通过“互动式”宣讲和举办“沉浸式”活动,深入解读惠民政策,解答群众疑问,确保政策宣讲全覆盖、无死角。通过建立“政策需求台账”、开展“一对一”帮扶、精准对接需求,确保惠民政策“用得上、用得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面对辖区平房区、楼房区、城乡交叉区域结合的现状,社区因地制宜划细网格,深入推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微治理工作机制,推出了“积分奖励制度”。将自治与法治相融合,畅通议事协商渠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通过上门义诊、义剪、帮办代办,打造“石榴籽”共享自习室等暖心惠民举措,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办好一件实事”,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切实解决辖区居民的实际困难。同时,开展“居民办好一件小事”活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新模式,组织或推荐求职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群众拓宽致富路径。依托辖区丰富的非遗资源,组织辖区妇女开展缠花、盘扣、压襟等非遗技艺共研活动,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王海燕表示,将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路径,让辖区各族群众在知党恩、念党好、信党行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瑞泰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兰翠——
为人民办实事 做群众贴心人
“基层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办好民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信任。”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瑞泰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兰翠说。
强化基层治理,大力推行“网格化+党建”模式,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全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等自治组织,规范议事协商程序,引导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辖区助老扶弱等公益服务,形成“社区治理靠大家”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共建共享跟党走。
“群众感受党的温暖靠的是我们一件件具体实事的办理、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马兰翠说,为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社区建立了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通过“寻找了不起的邻居”“瑞泰议事角”等多种社区议事载体,畅通各族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马兰翠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也是群众工作的基础。通过全面摸排辖区劳动力资源,调研企业、商户用工需求,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技能培训、招工求职平台,链接社区资源,让群众业有所专、技有所长,通过增收致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宣传方式,将党的惠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晓率。通过入户走访,在党群服务大厅推出延时错时服务,对群众提出的政策咨询、疑难困惑等进行解答,保障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各项惠民政策真正普惠于民、服务于民。
“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我认为感情是基础、务实是关键、方法是桥梁、表率是力量、学习是永恒课题。做好这五点,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广大居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马兰翠说。
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塞上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晶——
以实干担当答好新时代服务群众“民生卷”
“作为离群众最近的‘领头人’,咱们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民生实事就要‘实’干,要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跟着共产党,日子就能过好’。”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塞上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晶在集中宣讲中说。
第一个“实”,是要把基层治理的“地基”打牢做实。社区成立了“清风议事厅”,开展“居民议事会”,把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都请进来,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解决房顶漏水、道路破损等60多个急难愁盼的问题。
第二个“实”,是让民生实事的“温度”温暖人心。组建“党员帮扶队”,针对孤寡、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义诊、帮办、心理慰藉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第三个“实”,是拓宽群众致富路,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针对城郊社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庭院经济,使庭院“方寸地”变身“聚宝盆”。此外,针对新村部分村民擅自占用公共用地随意种菜的问题,召开居民议事会,统一为村民购买并免费发放了果树苗和蔬菜苗,按照“谁认领、谁养护”的原则,以全民共建推进乡村治理,让群众真真切切得实惠。
“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心中想的是群众的信任,肩上扛的是干事的责任。只要摒弃‘官架子’,放弃‘等靠要’,多一点‘烟火气’,多一点‘闯干拼’,就一定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让党心和民心紧紧连在一起!”梁晶说。
杭锦后旗陕坝镇北环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达——
互嵌共生 打造社区治理新样板
“基层治理既要建好物理空间的‘钢筋铁骨’,更要培育情感联结的‘血肉经脉’。我们竭力把落实互嵌式社区建设融入社区发展中,带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杭锦后旗陕坝镇北环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达说。
通过“党建聚力、服务聚心、文化聚情”三步走,深入实施“五微工作法”(微网格、微服务、微窗口、微心愿、微治理),以“五个互嵌”实现五大转变。
深化空间互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管理+群众参与”治理模式,组建66名党员先锋队队员+55名网格员+21名“陕坝大妈”帮帮团成员的智治铁军,形成“三网融合”治理体系。
深化文化互嵌。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深化社会互嵌。通过包联共建,成立全旗首家“红色物业联合党支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民生”服务模式,通过面向辖区各族群众征集微心愿等方式,实现网格服务“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经济互嵌。创立杭锦后旗“北环星火”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构建“三维赋能”体系,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产业帮扶等服务,做到了社区劳动力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
深化心理互嵌。持续深化社区“邻里亲情”品牌建设,开展“三大提升行动”,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牢“五个共同”“四个与共”理念。
“未来,北环社区党总支将重点实施‘星火燎原计划’,立足社区实际,盘活辖区资源,通过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版图、建设全龄友好社区、培育‘北环工匠’品牌,逐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体系,打造民族特色产业,让群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业有所从,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幸福底色更加绚丽。”周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