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蟹喽!”近日,在乌拉特中旗牧羊海湿地,徽蒙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收网起蟹,一只只青背白肚的肥蟹在网兜里活蹦乱跳。合作社负责人王启伟掂量着刚出水的大闸蟹说:“好水才能养出好螃蟹来,我们

乌拉特中旗牧羊海湿地

工作人员收网起蟹
乌拉特中旗牧羊海湿地资源丰富,水质清澈纯净且富含矿物质,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益于今年气候适宜及持续优化的水质,螃蟹的产量和品质均超往年。
“蟹肥水美”的丰收景象,是牧羊海湿地由“困”转“兴”的生动写照。然而几年前,这里水域萎缩、缺乏生机。近年来,牧羊海系统推进生态治理,水域面积逐年恢复。巴彦淖尔市牧洋海牧场有限公司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任毅介绍:“牧羊海水域面积已从2023年仅3000亩,恢复拓展至如今的2.19万亩,增长了7.3倍。截至目前,我们共投放鱼、虾、蟹等种苗约30万斤,预计10月份成熟后产量可达90万斤,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

工作人员收网起蟹
依托不断改善的水质环境,乌拉特中旗牧羊海聚力发展以蟹、虾、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形成了集苗种培育、成蟹养殖、销售推广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当地养殖户稳定增收,更让牧羊海大闸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获评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生态的改善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沃土。每年有天鹅、鸿雁、白鹭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等52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泥鳅、虾米等野生鱼类繁殖旺盛,年产水产品超300吨。
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正惠及更广阔的领域。在牧羊海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工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项目技术员张俊介绍,总投资600万元的文化中心计划11月中旬建成,届时将成为集接待展示、文化活动、办公配套与辅助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
今年,牧羊海依托大汉海、刘铁海和王坝海三大水域,深耕“一镇一品”,聚焦打造牧羊海农文旅小镇。牧场锚定“黄河之心”定位,以湿地为核心、黄河文化为灵魂,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与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致力于打造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构建起“一园一区”的发展格局。
未来,牧洋海牧场有限公司计划投入9.03亿元,在3至5年内建成占地万亩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聚焦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运营后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真正构筑起一条“生态修复—资源增值—产业反哺”的良性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