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锦后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探索完善富有地区特色的创新实践路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篇章。
风景如画的润昇湖 本报记者 张蒙/摄
刘光子英雄事迹馆 本报记者 胡东育/摄
民族团结主题公园
教育均衡发展
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
陕坝味道食品产业园
全力推动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杭锦后旗旗委、旗政府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创建工作。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任务方案》《杭锦后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任务分工方案》等。
健全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旗镇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良好局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委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常态化。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嵌入社会教育,充分利用“一周两月”等时间节点,动员“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草原学习轻骑兵”、旗委宣讲团等多支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教育局面。
深耕厚植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杭锦后旗倾力打造米仓县旧址、河套酒文化博物馆、杭锦后旗美术馆等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新建蒙海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团结农耕文化陈列馆、双庙镇太荣民俗村等民族团结实践基地,恢复园子渠水旱码头、鸡蛋巷等旧时景象,重现古镇陕坝的历史风貌。
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邀请内蒙古大学、河套学院等院校的多名专家学者担任智库成员,深入挖掘整理昭君出塞、走西口文化、敕勒歌、开挖杨家河等河套人文史实所反映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养分。
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书画展、知识竞赛、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民族团结意识,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推进“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工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广场等;打造同心创业一条街,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走进校园;创作主题歌曲《同心筑梦》、主题短剧《沃野唱响丰收歌》,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
全面深入落实“三项计划”,制定“三项计划”实施方案,讲好杭锦后旗“三交”故事,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
携手共建 共享繁荣发展“幸福果”
杭锦后旗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依托书香、酒香、麦香、乳香等资源优势,倾心擦亮“奋斗教育”“河套酒业”“陕坝味道”3张名片。
聚力打造10万头奶牛生态乳业园区、陕坝现代农业公园、陕坝味道食品产业园等八大园区,积极培育新产业,激活新动能,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园区”,成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河套向日葵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旗等四区八县地区。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70%以上。筹措奋斗教育发展资金近300万元,旗第三幼儿园、旗职教产教融合大楼建成投用。
推动旗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升级改造8所基层卫生院,邀请全国13家顶尖医院的200余名专家来院坐诊,旗内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2.5%,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旗各族群众,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典型引领 共谱示范创建新篇章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将基层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阵地,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单位,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示范创建格局。
边俊峰、熊守军、王永清、吴永茂等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二道桥镇、杭锦后旗人民检察院、陕坝小学、陕坝镇北环社区等60个集体荣获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称号;《“陕坝大妈”帮帮团,用真情服务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杭锦后旗“红石榴”宣讲有温度接地气》等多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日报》草原云、内蒙古民委网站等媒体平台发布。全旗各领域创建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今后,杭锦后旗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主线意识,夯实主线责任,创新工作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提升民族工作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市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