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套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线,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在井场与实验室之间——他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总地质师杨雪松。25年来,这位地质专家坚守油气勘探一线,助力河套盆地连续发现3个优质储量区,让蒙西大地崛起首个百万吨级油田。今年,杨雪松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作为油气增储的领航者,杨雪松带领团队重新认识油气成藏规律,创新成藏模式,突破勘探瓶颈。在他的主导下,吉华40—2X井太古界潜山压后日产油超20立方米,吉华30—2X井在白垩系固阳组预测资源量1650万吨。
作为效益开发的实干家,他精打细算,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区域、新类型油藏开发难题,杨雪松坚持效益为先,通过动态调整井位、创新钻井模式降本增效。兴华1区块调整8口井位,节约无效进尺553米,钻井成功率100%;创新“批钻+”模式,单井完井周期减少5.2天,该区块累计节约投资逾6亿元。他还主导国内最深砂岩油藏CCUS混相驱试验,创新油井见效评价标准,在吉华2区块实现注气增油超1万吨;对片麻岩潜山实施精细治理,阶段增油3800余吨。
作为团队建设的领头雁,他传帮带教,培育地质科研“铁军”。杨雪松以“专家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地质科研矩阵,带领团队攻克超深钻井提速、气窜井治理等卡脖子难题,2024年申报专利4项,发表论文4篇,30多人次获公司级以上技术创新奖。他还搭建深夜小课堂、井场交流会等平台,动员青年人才100%参与劳动竞赛,培养出“冀青之星”2名、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1名,5人获专业技能比赛铜牌,多名90后骨干挑起项目大梁,吉兰泰潜山内幕突破等项目均由新入职大学生完成,让地质事业的接力棒稳稳传递。
从勘探突破到效益开发,从技术创新到团队培育,杨雪松用25年的坚守,在河套盆地书写了地质人的担当。如今,这位“地质拓荒者”仍在油气勘探的征途上前行,以匠心继续为巴彦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