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午,乌拉特前旗火车站举行了一场温馨的欢迎仪式。“00后”青年小薛(化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光荣归来,这是乌拉特前旗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历经数日捐献流程,这位25岁的爱心英雄圆满完成任务,从呼和浩特返程。他用24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筑起 “生命防线”,点亮重生希望。

9月8日,小薛按照捐献流程前往呼和浩特市入院,进行了连续4天注射动员剂和抽血,确保身体指标达到采集标准后,9月12日,他经历7个小时的采集过程,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整个流程安全顺利。
“医护人员说,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后,当天就会连夜送到受捐者身边,帮助对方开展治疗,而且治疗成功的概率很大。” 提及受捐者,小薛满是牵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顺利恢复,以后健健康康地生活。”

小薛曾是乌拉特前旗公安局的一名辅警。2024年7月,他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为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希望,当即主动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仅一年后,当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决定完成捐献,最终成为乌拉特前旗首例、巴彦淖尔市第9例、内蒙古第221例、全国第210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一到两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作为乌拉特前旗首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他的捐献给受捐者带去了新的希望,也希望通过他发扬的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去。”旗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宏伟说。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主要通过外周血采集方式进行,过程类似 “献血”,无需传统意义上的 “骨髓穿刺”,技术成熟且安全可控。中华骨髓库作为全国统一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帮助数万名血液病患者匹配到合适的捐献者。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健康成年人,都可以通过留取血样加入骨髓库,为等待救治的患者点亮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