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 磴口县:办好民生实事 画好最大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09-16 10:01:43 通讯员:何洪/文 杨雪怡/图 编辑:白锦涛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标准化公共晾晒场

近年来,磴口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一件件暖心实事精准交出民生答卷,书写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答案”,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秋收时节,位于巴彦高勒镇北滩村的标准化公共晾晒场上,各族农户齐聚于此,共同晾晒金灿灿的葵花籽,互帮互助,笑语盈盈。“这个晾晒场真是建到了我们心坎上!”村民李云峰高兴地说,“以前乡亲们都是各自晾晒,现在有了这个共享场地,我们一起晾晒、一起交流,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更增进了民族感情。”作为巴彦高勒镇一项重要的“阳光惠民工程”,占地8200平方米的标准化晾晒场不仅解决了各族群众“晒粮难”问题,更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场地的规划建设也充分考虑了各族农户的需求和建议,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近日,渡口镇开展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入户宣讲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由各族干部组成的宣讲团,脚步遍布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他们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宣讲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各族群众讲解党的民族政策。

宣讲团创新形式,为村民开展“算明白账”服务,帮助村民梳理收入、支出等家庭财务情况,清晰呈现每一笔账目,并针对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健康保障等方面的惠民政策,进行逐一讲解,让村民清楚了解自己能享受的政策红利,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大滩村村民丁风林便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曾因病致贫,家中生活举步维艰。村干部们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对接医疗、就业等相关政策,帮助他获得医疗救助,不仅成功治愈疾病,还为他找到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丁风林满怀感激地说:“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有干部们的热心帮助,我家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补隆淖镇将促进就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服务为各族群众铺就“民族团结就业路”。镇里组织开展劳动力资源普查,建立包含各族劳动力信息的电子台账,实现“一人一档、精准服务”。“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各族同事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水兰烤馍工厂负责人刘小兰开心地说。近年来,补隆淖镇积极引导伊家佳榨油厂、水兰烤馍等本土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在生产、包装、配送等环节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促进了各族群众增收。通过建立“跟踪回访制”,及时了解上岗人员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饭碗”。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解决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磴口县各族群众心更近、情更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