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养殖对虾 亩收益过万元
发布时间:2025-09-12 10:53:03 通讯员:韩越 周阳 张燕 文/图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五原县积极探索盐碱地治理新途径,通过“以渔治碱”模式,成功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发展起对虾养殖产业。如今,曾经的盐碱滩变成了“致富田”,不仅实现了生态修复,更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捞虾

近日,走进五原县隆兴昌镇义丰村俊义水产养殖合作社,道路两旁虾塘里的增氧机“咕噜声”萦绕耳边,成方连片的虾塘波光粼粼,一片片曾经几乎荒废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一个个规整的虾塘。俊义水产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尚树红正在撒网捕虾,不一会儿,一笼笼巴掌大、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被捕捞上岸,随后便被装箱运往市场。“4月底开始往暖棚里放虾苗,5月底,虾苗基本长到了3~4公分就开始分塘。今年养殖总共面积180多亩,虾苗放进去300多万尾,这两天开始出虾,每天能卖800多斤,主要销往呼市、包头、前旗、中旗、五原等地,销量不错。”尚树红说。

近年来,五原县为突破盐碱地对当地发展的桎梏,重点进行了盐碱地治理,盐碱轻的土地经过治理后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盐碱滩涂用来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尚树红、王锋利等人了解到南美对虾养殖周期短、回报快、门槛低、产量高,且非常适宜在盐碱地中养殖后,便共同成立了五原县俊义水产养殖合作社,流转义丰村30多亩盐碱滩涂建成7块水深1.3米左右的虾池,2022年正式开始养殖南美对虾。

“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基本都是盐碱地,种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低、效益低,但是适合搞养殖。2022年开始试养,养殖了30多亩,销量挺好,第二年养殖了80多亩,今年逐步增加到了180亩,效益非常可观,亩收益超过万元。明年,我们还要增加养殖面积。”尚树红说。

2022年以来,五原县俊义水产养殖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盐碱水与海水成分相近的天然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不仅增设了底增氧设备,显著改善了水体溶氧条件,还成功施行了“温棚+池塘”接力养殖模式,有效延长了养殖周期,大幅提升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和亩产量。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五原县俊义水产养殖合作社现已实现稳步增收,这项“从盐碱地里捞海鲜”的新鲜事儿也从最初的“试试手”发展成为义丰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无法耕种的盐碱荒地,到亩产值达万元的“虾仓”,五原县俊义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不仅书写了“点碱成金”的致富故事,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