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行动”是今年自治区党委重点部署、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开展好“六个行动”作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工作中,确保“六个行动”早行动、早见效。
——编者
同心助企优服务
携手共拓发展路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今年,我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助企行动为抓手,主动为企业“疏堵”、帮企业“撑腰”、给企业“减负”,为企业发展“赋能”,全力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助力各民族共同繁荣。
审批加速优环境
服务增效聚民心
“只需签个委托书,3小时就完成营业执照变更和税务登记。”4月3日,巴彦淖尔市禾亿工程机械租赁站法人云先生说,因在外洽谈业务无法返程,他通过“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专员的全程网办,顺利完成新营业执照注册。
“以前办理这些手续,要跑好几家单位,提交一堆材料,至少得来回折腾好几次。但今天我只提交了一套材料,只跑了一次,就全部办理完成了。政府的服务效率越来越高了。”4月7日,杨凯满脸笑容地走出乌拉特后旗政务服务中心后和同伴说道。
“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今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深化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推出 5个助企特色“一件事”,通过“综窗受理、后台流转”模式,进一步压减办理时限、环节和材料,实现“一事只进一个门”“一窗办成一件事”。目前,5个助企特色“一件事”已完成事项清单编制、流程再造整合、办事指南发布工作,企业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2%,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2.9%,办理材料平均压缩59.3%。
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设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帮办代办专栏,1个工作日内即将诉求转办至具体责任部门承办。
依法依规开展涉企审批要件清理规范工作。印发《关于开展涉企行政审批特殊环节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和《巴彦淖尔市涉企行政审批特殊环节清理规范统计表》,相关部门对照梳理事项特殊环节,并打造精简优化措施。
精准纾困解难题
畅通反馈聚合力
近日,市政数局开展的“领航共建、助企先锋”活动走进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活动中,部分干部职工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工作人员为我们解读了相关政策及优惠福利,还帮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郝爽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
打开巴彦淖尔市“一码通·网上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农业发展、水利建设等15个行业领域惠企政策信息库里,各项政策文件一目了然,方便了广大经营主体一站式了解、企业只需点击进入平台,即可查看现有执行政策。申报、享受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
助企纾困是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我市多措并举畅通涉企问题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
发挥全市项目管家服务中心优势,建成全市“一码通”平台,开展助企服务“码上”问卷调查,广泛征集企业问题。开设巴市·一码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手机 APP 查询服务,推行“政策+解读+兑现”模式,企业可实时查询适配政策;通过12345企业服务专席、政企恳谈会、入企走访、企业专场直播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在“一码通”平台部署问卷,建立系统受理、回复、办理、评价、回访闭环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企业诉求173件,已办结168件,办结率为97%,5件仍在办理中,其中政企恳谈会收集诉求38件,入企服务收集42件,助企专场直播收到68件,其他渠道25件。
开展“企业点题、政府解题”专项行动。建立企业问题收集、转办、解决、反馈闭环工作机制,“面对面”问需于企,“心贴心”助企发展。组建帮代办团队,提供帮办代办、上门服务,截至目前,线上办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269个,涉及审批事项674个,为92家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创新引擎赋动能
协同发展强产业
开展“蒙科聚”科技创新政策巡回培训7场,覆盖7个旗县区319家企业、519人次,系统解读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及金融扶持措施。
在江南大学举办2025年第14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江南大学专场),江南大学发布8项重点科技成果,我市企业提出18项技术需求,共签约3项协议,签约金额达250万元。
科技兴企是“助企行动”的重要内容。我市聚焦企业需求靶向施策,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项目牵引、人才赋能、金融协同等举措,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科技“突围”工程和重点产业链布局,建立“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征集项目103项,首轮筛选入库69项。发布2025年度巴彦淖尔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设置“科技创新驱动项目”“青年人才科研项目”“县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3大类,明确技术攻关方向。

技术经纪人为企业提供技术验证
举办第三期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培训班,培育初级技术经纪人114人,推动技术转移服务覆盖50余家企业。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培训,覆盖120家企业210名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合理归集研发费用支出,准确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研发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积极构建政银企协同机制,精准破解科技企业研发资金瓶颈。强化需求摸排,对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进行摸底,目前5家企业有融资需求2600万元,所属行业主要为制造业。深化银企对接,推动中国农业银行巴彦淖尔分行为77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24057.5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服务企业发展永不止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助企行动,以更精准的政策、更高效的服务、更温暖的关怀,全面推动各项助企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河套文化润心田
民族团结谱新篇
实施河套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空间建设项目,开展河套文化研究学术论文评选,推出纪录片《牧马人》《北疆养驼人》等一批精品力作……河套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疆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持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讲好河套文化故事,展现良好形象,让河套文化在北疆文化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精研理论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2月,巴彦淖尔市北疆文化研究院召开工作推进会并围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开展专题讨论。“我们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各文科院系学术力量,高质量推进《河套文化系列丛书》编纂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实际行动为北疆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河套学院副院长朱丽在发言时说。
4月13日、5月8日,《河套文化概论》提纲论证座谈会、《河套文化概论》提纲及初稿论证座谈会分别在呼和浩特和银川两地举行。专家学者们从多学科专业角度出发,对河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价值等关键议题进行了重点论证。
思想铸魂润民心。去年年底以来,我市积极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做好思想引领宣传,加快编撰《河套文化概论》,组织编写河套文化、农耕文化系列丛书。目前,河套文化、农耕文化系列丛书已完成第二次组稿和专家论证,文化评论集《河套文化经典选读》已经出版,《阴山岩画解读·乌拉特中旗卷》即将交付出版社。制定《河套文化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河套文化研究项目和课题,组织申报《河套古渠研究》《巴彦淖尔市地名志》等16项自治区级课题,完成100项课题结项工作。
精品迭出
凝聚民族团结奋进力量
6月3日晚,由市直属乌兰牧骑(市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情景二人台现代戏《好大一棵树》在河套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演出中,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深情的演唱及逼真的场景再现,将治沙人的坚守与传承演绎得淋漓尽致。

《好大一棵树》剧照
在位于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同心创业街的北疆文化文旅产品研发推广中心,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璀璨火花:以阴山岩画为灵感设计的陶瓷鎏银碗、融合刺绣与玛瑙玉石的“融·景”饰品、纳米雕刻技术加持的“龙腾四海”挂件……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成为市场爆款,单月销售额突破6万元。我市深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文化符号,开发乌拉特服饰、铜银器、刺绣等9大类产品,累计推出500余种手工艺文创,直接带动边疆地区450余人就业。2024年销售额已突破3200万元。
这既是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的成果,也展示了巴彦淖尔文艺精品创作的新气象。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工程,编创“一首歌”“一部剧”,重点创作了《乌梁素海》《好大一棵树》2部剧、《阴山记忆》《河套民俗文化展演》2个沉浸式演艺,发布了原创歌曲集《温暖的嘱托——歌声里的巴彦淖尔》,打造了“爱我中华”主题展馆,推出了“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和“相约几字弯·共绘中华情”非遗优秀节目展演2个国家级群众文化品牌,举办了“总书记来到我家乡”等20余项主题展览,“千里阴山·千古岩画”巴彦淖尔阴山岩画艺术巡展在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精彩亮相。
文旅融合
奏响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5月2日,“自驾大草原·旅居内蒙古”暨巴彦淖尔市“渡·阴山游北疆”系列活动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辆越野车陆续发车,开启“渡·阴山游北疆”的旅程。
5月19日,杭锦后旗“驻·陕坝渡·阴山”自驾游活动发车。随着引擎轰鸣,“驻·陕坝渡·阴山”自驾游探秘车队鸣笛出发,共同开启震撼人心的“渡·阴山”之旅。
……

渡阴山
驰骋在广阔的天地间,一边是雄浑壮丽的阴山山脉,一边是如诗如画的河套风光,车轮滚滚,丈量着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大地。今年“五一”假期,“渡・阴山”自驾游线路吸引全国3万余辆车、7万余人参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推出“三北奇迹”生态治理游及“渡·阴山”、千年基业·畅游黄河“几字弯”研学游等26条精品线路,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我市全力打造“渡·阴山”龙头文旅品牌,制定工作推进方案,专班专项落实重点任务,补齐核心线路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加快景区化运营。今年1—5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7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29%;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96.98亿元,同比增长12.18%。

乌梁素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强“旅游四地”建设,启动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动“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举办了“巳巳如意 乐启华章”新年音乐会、“冰封河套 雪舞阴山”冰雪嘉年华、“渡·阴山”汽车越野拉力赛、“我在河套有麦田”“情满北疆 文化助企”等系列活动。实施了阴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文博院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等6个项目,新发现文物98处,完成秦汉长城、汉外长城等长城专项调查点段1189个,河套文化生态(巴彦淖尔市)保护实验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我市将以“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工程为抓手,将文化浸润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构筑起以文化为纽带、以交融为底色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