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磴口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社会治理的突破口,不断深化服务质效,实现高效社会治理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磴口县以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载体,在沙金套海苏木、补隆淖镇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石榴籽调解室”,不断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通过健全完善“三所一庭一中心”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打通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的“神经末梢”。
“石榴籽调解室”工作人员由熟悉当地民族风俗、善于沟通协调的村里乡贤人士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各族群众文化传统的了解,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同时,“石榴籽调解室”注重调解后的回访工作,确保各族群众的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增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磴口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有了矛盾纠纷,我们直接去‘石榴籽调解室’。调解员们特别热情,问题也能顺利解决了。”补隆淖镇村民们满意地说道。近年来,补隆淖镇“石榴籽调解室”联动法庭、派出所,成功化解拖欠农民农资款的重大纠纷,最终为农民及时挽回损失;沙金套海苏木“两所一中心”协同作战,多次深入牧民家中,以法为据、以情动人,成功化解邻里土地权属纠纷,让双方握手言和,重归和睦。
磴口县构建了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治理体系,解决各族群众看病、出行、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编织出一张共治共享、纵横交织的社会治理网格,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服务”,基层网格员主动承担起矛盾排查、人口管理、治安巡逻等重任,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嘎查村配备“一村一警”,让人民调解员扎根一线,通过12345热线、警情访情数据联动,形成“自下而上发现问题、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高效对流机制,通过动态管控、闭环化解、跟踪回访三项机制,切实将各族群众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磴口县创新建立调解员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以“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模式,构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机制。不断将村干部、妇女干部、网格员、党员、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各族群众作为“法律明白人”充实到基层调解队伍之中,通过制定日学法、周聚会、月培训等制度,不断提升其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通过模拟案例分析,让“法律明白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好地应对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开展跨地区交流学习活动,让调解员们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调解经验和方法,拓宽工作思路。
在磴口县,“石榴籽调解室”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场所,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让各族群众在每一次公平调解中感受到温暖,在每一件矛盾化解中增强认同。小调解室正稳稳托起各族群众的幸福,让和谐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