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聚焦数据质量提升与数字化转型,以“全流程管控、智能化赋能”为主线,构建数据质量提升闭环体系,实现数据合格率跨越式增长。
制度先行,构建长效治理框架。通过制定《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为工作开展提供清晰“路线图”;同时成立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跨部门协作,形成“一把手牵头、多部门联动”工作格局,从制度与组织层面为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筑牢基础。
源头管控,从根源杜绝数据隐患。严格遵循《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对数据录入、迁移、共享等全环节实施规范管控,确保源头数据“零差错”;同时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针对“缴存基数”“贷款期限”等关键数据项,采用下拉框选择、长度限制、必填校验等智能录入方式设置自动校验规则,从技术层面阻断不规则数据采集,有效避免人工录入失误。
工具赋能,实现精准高效检核。建立“周+月”常态化检核机制,通过监管服务平台每周开展数据扫描,电子稽查工具、数据质检工具等每月进行深度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后分发责任部门限时整改;同时自主研发本地数据检核工具,根据数据体量差异设置“增量数据日采集、存量数据周/月采集”模式,可一次性精准定位异常数据并同步生成问题台账,推动整改工作实现闭环管理。
成效显著,数据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根据《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和监管服务平台、数据自查工具今年7月初的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数据总体质量合格率达98.27%,264项明细数据指标合格率83.33%,全国排名第三;全国监管平台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从今年1月的36.56%跃升至91.47%,增幅达54.91%,数据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流程再造,实现业务“瘦身提速”。打破传统业务壁垒,重构标准化流程,取消冗余要件、压缩办理环节,例如将“异地贷款证明”等材料改为系统自动核验;引入电子签名与签章系统,实现全业务无纸化办理,办事效率提升60%以上,群众无须携带纸质材料即可完成业务办理。
区块链技术引领行业创新。去年8月,建成自治区首个“区块链+住房公积金”项目,依托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特性,实现个人信息“链上存证”,从根源解决信息泄露风险,推动公积金服务从“线上化”向“链上化”升级,保障业务数据安全。
贷款审批迈入“智能时代”。上线贷款不见面数字审批系统,融合身份认证、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由AI语音机器人完成借款人远程面签,全程音视频存证留痕。系统支持“7×24小时”掌上办理,最快20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审批,群众满意度达99.2%。
国产化替代筑牢安全防线。全业务系统部署至本地大数据中心信创云端,完成底层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国产化替代,成为全区公积金行业首个实现“全栈国产化”的中心;采用C/S架构结合国产化桌面适配改造,兼顾系统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保障业务连续运行。
密码技术守护数据安全。通过商用密码安全性评估,运用国密算法对敏感数据存储、传输全程加密,建立“密码+制度”双重防护体系。系统可支持多任务并行密码运算,既满足高性能需求,又有效防范信息泄露、篡改风险,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数字化内控防范廉政风险。将制度规定转化为系统风险控制参数,嵌入核心业务流程,对违规操作自动拦截,例如对“超额贷款审批”“材料不全业务提交”等行为实时阻断。所有操作全程留痕、不可篡改,实现责任精准追溯,差错率同比下降75%,廉政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下一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持续深化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聚焦群众需求与行业前沿,推动住房公积金服务向“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迈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生服务质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