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旅游业正呈现强劲复苏与高质量发展态势,各地纷纷瞅准时机、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杭锦后旗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沿黄沿线经济带、呼包银榆经济区、巴彦淖尔市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核心生活圈,多个经济圈层的叠加为杭锦后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杭锦后旗拥有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屠申泽湿地公园、乌兰布和沙海湖、东风林场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祖国北疆秀丽的大漠河川,这也决定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将会是杭锦后旗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纵观杭锦后旗传统的观光旅游产业,其中所吸引人的移民文化、农特产品等,都不属于传统型资源,这就决定了杭锦后旗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为避免出现同质化以及产业发展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在应对形态更分散、类型更多样、质量更高端、变化更迅速的旅游市场时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引人注目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文旅产业链,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来满足区域文旅发展的新需求。
对于文化领域,本地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与农耕文化活动缺乏互动平台,导致文化发展缺少依托、生态发展缺少精神支持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统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与美食相结合的特色产品体系、文旅与教育相结合的研学旅行路线,打造出具有陕坝特色文化的产业体系、旅游体系。目前较为成功的融合有:头道桥镇通过整合当地“黄河故道”生态资源与“陕坝味道”美食文化,打造出的“生态研学+美食体验”融合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事实证明,只有立足杭锦后旗本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将民族文化与生态融合的成果纳入本地旅游业发展规划,才能为杭锦后旗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对于生态领域,杭锦后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资源虽然丰富,但几乎都是独立发展的,致使本地生态发展存在亮点分散的问题。应该将生态与文化结合发展,以阴山山脉与河套平原为依托,挖掘农耕文化与阴山岩画碰撞融合的丰富资源;统筹规划润昇湖资源、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等景观资源,将杭锦后旗打造成黄河风情浓厚的特色旗县,以此构建生态、文化、旅游齐头并进、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
将生态与文化融合纳入文旅建设当中,不仅能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也能提高当地群众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对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非凡。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口流动速度快,导致了一部分土生土长的杭锦后旗人实际上并不了解这里的文化与历史,更无法做到将故事讲出去。把生态与文化融合纳入文旅发展的创新发展思路,将有效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为杭锦后旗本地文化传承注入磅礴动力。
将生态与文化融合纳入文旅建设当中,不仅能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也能做到唤醒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非凡。当一片垃圾随手被抛下,当一棵大树被砍倒,当一个污染环境的小行为被随意做出,就说明人心中缺乏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将生态与文化融合纳入文旅建设当中,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故事也会被宣讲到家家户户。生态保护也会从政府的事业变成每个市民的使命,形成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将生态与文化融合纳入文旅建设当中,将会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的灵魂,对发展县域旅游业意义非凡。只有立足本地实际,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才能闯出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径,将北疆故事讲出去,让地域特色与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为杭锦后旗旗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