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之书写河套文化篇章丨李宏和他的羊皮粘贴画
发布时间:2025-07-24 10:55:53 通讯员:孙小惠 丁鼎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羊皮画起源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以羊皮地图、简单的装饰画最为常见,其形成受草原文化孕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吸收了华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历经漫长演变,现代羊皮粘贴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融入现代技法,不仅仅局限于在羊皮上作画,经过精心的创作创新,更让一张张简单的羊皮生出不同立体形象的“花样”,不断满足人们对传统技艺的青睐与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也让这一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在内蒙古墨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工作室笔者看到,各种羊皮粘贴画、羊皮饰品被有序陈列着,置身其中宛如漫步艺术的殿堂,让人目不暇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粘贴画传承人李宏正全神贯注地伏案创作,挑选纹理细腻的羊皮、用笔尖勾勒轮廓、裁剪、制作细微的纹理、点缀绿叶。经过一系列精心创作,一个鲜活灵动、圆润的柿子羊皮车挂制作成型,逼真的样子仿佛能让人闻到河套柿子那香甜诱人的气息。

“以前就局限于挂件、摆件,就是很传统的东西。现在顺应市场,也做些年轻人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说书包、挂链、项链,还有冰箱贴,把年轻人喜欢的和现代传统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让大家重新认识羊皮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粘贴画传承人李宏说。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历来发达,羊皮年产量居全国前五位,整张羊皮韧性强、油脂高,皮板洁白柔软、细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古代游牧民族长期利用动物皮毛制作生活用品如皮囊、马鞍、服饰,并在皮革上刻画图腾或自然图案,内容多为草原生活、自然风光、历史传说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李宏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粘贴画传承人,于2020年创办了内蒙古墨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这一自治区唯一专业羊皮粘贴画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主要依托内蒙古丰富的羊皮资源,以双手为笔、以匠心为墨,通过精心设计、不断研发、技术培训、广泛推广,打造河套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等系列产品,让古老的羊皮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羊皮粘贴画的创作技法涵盖了民间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等多种工艺特色,既具有国画之底蕴,又可见油画透视之效果,既显工笔重彩之功力,又可突出羊皮纹理的独特风格。它的制作讲究细功夫,流程极其复杂,需要经过画、剪、包、上色、粘、贴等工序。一幅简单的羊皮画需要上百个形态各异的皮件组合,作品立体感十足,既表现出民间古朴风格,又能展示出浮雕效果。”谈到羊皮粘贴画,李宏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