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现场
我市60.72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标志着河套小麦进入收获期。全市组织800多台收割机投入抢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7月18日,在临河区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区,1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展开作业。随着机器行进,脱粒、筛选、装车一气呵成。狼山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金成浩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成刚今年不仅自己种植了150亩,还带动社员在示范区里连片种植了1100亩小麦。他介绍,目前,镇里组织的农机服务队和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确保各村麦收顺利。“我们不仅要收好麦子,更要谋划好秋种,通过持续推广良种、农技,并做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力军,千方百计保障秋种,让土地多产粮、产好粮,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农情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共种植小麦60.72万亩,推广春小麦两改三配套绿色增效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技术,同时出台鼓励政策,推进小麦补贴,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提升粮食作物单产水平。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共签订优质河套小麦种植订单13万亩,预计直接收购订单小麦7万吨,订单收购价是每斤1.6元,希望以此提高农户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内蒙古恒丰集团银粮面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博说,“今年我们还对订单外的小麦出台了保护价,符合标准的一等小麦每斤1.45元,二等小麦和三等小麦分别是每斤1.42元和每斤1.39元。只要符合标准,敞开收购。”
据了解,当前,农机部门正科学调度大型收割设备,采用秸秆还田、机收减损等技术,全力推进麦收作业。全市已组织800多台小麦收割机参与作业,套区小麦收割预计7月25日结束,山旱区预计8月中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