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杭后:方寸之地书写增收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17 09:51:34 通讯员: 张蒙 蔺鑫 文/图 编辑:白锦涛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青砖路,嵌瓦墙,鲜艳的花种路两旁;鲜果架,木栅栏,庭院下面农户忙。”这是近年来杭锦后旗农家庭院的真实写照。农户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和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更让农家小院里充满了生机和幸福。

“这是咱们家门前种的芹菜、豆角、黄瓜、茄子、柿子,等成熟了,到家里来品尝。”每当盛夏瓜果飘香的时候,二道桥镇庆丰村村民温志亮就会拿起手机,将自家门前菜园里长势喜人的瓜果蔬菜拍摄下来,发送到亲戚朋友的微信群里,热情邀请他们来乡下品尝新鲜果蔬,共享丰收喜悦。

过去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就是茄子、黄瓜,也没有其他新品种。自从政府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以来,我家菜园的种植品种丰富了许多。“我现在种有葡萄、苹果梨、西梅、茄子、黄瓜、西红柿等,房前屋后一共二分多地,一年蔬菜和水果就能节省两三千块钱。”温志亮说。

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

“这棵是桃树,那棵是西梅树,那边还有李子树、苹果树、葡萄树,我还种植了黄豆。”三步一棵树、五步一畦菜,在双庙镇太华村村民王清云的精心管护下,七八亩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类果树和蔬菜,郁郁葱葱,赏心悦目。

王清云家果树的产量十分可观,自家根本吃不完,她就拿到离家不远的沙海湖旅游区去卖,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和品尝。

购买的人多了,王清云家的水果也有了名气,于是她干脆把顾客领到自家院子里,从单纯的销售水果变成了采摘娱乐,生意更好了,一年能收入上万元。

游客李改娥说:“这个小院没有局限性,想吃李子就摘李子,想吃杏就摘杏,也可以摘蔬菜,比大型采摘园感觉更自在,空气更清新,味道还很好。”

如今像王清云一样利用庭院发展种植养殖业,充实自己腰包的农民不在少数。庭院经济虽然好处众多,但单打独斗的零散经营难免面临资源有限、方式粗放、布局分散等挑战。怎么样让庭院经济走得更远,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呢?头道桥镇联丰村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走进联丰村七组,一排两户的青白瓦房,干净宽展的农家院落,有花有树有拱棚,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们只看一眼便会爱上。“冬暖夏凉,各方面环境都挺好,外面有菜地又有果园,瓜果蔬菜随便种,我们还能享受到城市人的居住环境。”村民李六奎说。

联丰村七组现有常住村民36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一半以上,闲置院落占比超过40%。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联丰村党支部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庭院经济联合体,并在庭院中配套一个小拱棚。

目前,联丰村七组16户村民参与了庭院经济联合体,大家抱团取暖,形成了多渠道增收机制。

“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人畜分离养殖场,每户100平方米,可以养猪羊鸡鸭,还可以存放农具,这样彻底改变传统的人畜混居现象。还要着重帮助农户提升庭院经济收益,比如组织农户进行统一种植,联系周边超市、农贸市场进行订单销售,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头道桥镇人大主席刘红伟说。

从自给自足略有盈余到产业的形成、制度的完善,庭院里的小经济正成为乡村中的大发展,杭锦后旗用实际行动讲好小菜园故事,做好小菜园文化,推广小菜园创建模式,鼓励各乡镇全力打造一批生态宜居、创收增效、绿色特色的生态菜园、果园、养殖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让庭院经济这个聚宝盆开出更多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