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原县隆兴昌镇义丰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师生们。他们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五原县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当天上午,实践团首先与义丰村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村党支部书记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义丰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会后,学生们分组开展实践活动,一组在隆兴昌镇农牧站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农药残留胶体检测,另一组在隆兴昌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环境卫生。当天下午,师生们还参观了重点龙头企业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了解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五原县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三农’工作中,为像五原这样的农业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学生张桃对此行深有感触。
了解黄柿子种植情况
第二天上午,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五原县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在义丰村南美白虾养殖基地,师生们详细了解了“海鲜陆养”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在义丰村1200亩连片小麦种植区,大家对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赞叹不已。下午,实践团在内蒙古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随后,实践团还到同联村黄柿子产业园和君羊奶山羊产业园,深入了解了五原县特色种养殖业发展情况。每到一处,师生们都认真听取介绍,积极提问交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学生服务乡村的过程,更是他们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课堂。看着孩子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践,用他们的脚步丈量土地,这种成长比任何书本上的知识都更加深刻。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让实践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蔡璞瑛表示。
近年来,五原县积极搭建高校实践平台,此次内蒙古农业大学师生来五原县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课堂,也为宣传推介五原乡村振兴成果开辟了新渠道。实践团师生纷纷表示,要将五原县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五原、关注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