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翻阅查找全国、全区、全市近五年13254件典型行政案件,起草编写完成了涉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五大类行政行为的行政审判“六个一”(即建立一个联动机制、撰写一份风险防控报告、编辑一套案例汇编书、讲好一堂执法课、观摩一场全市行政审判庭审、建立一个法治建设教育基地)特色工作法,以司法的主动作为提升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六个提升”。
以加强府院联动为抓手,提升执法司法联动质效。组织全市法院行政审判条线工作力量,短时间内高效优质完成了艰巨任务。同时,会同市委政法委、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在党委领导下深化府院联动、做实行政争议前端预防化解,明确职责定位,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建立常态会商机制,针对重点领域类案多发问题开展分析会商、研究对策举措,减少、防止行政争议多发、高发。在行政案件审判过程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采取“一案一建议”制度,向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发送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和应诉工作。
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为重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定期分析全市法院行政案件运行态势,从加强立审衔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对下监督指导、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细化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在用足用好案例库、法答网基础上,归纳55个风险点,撰写《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报告》,并梳理汇编行政案件高发的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领域近五年来典型败诉案件,为行政执法人员提供“案头书”,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规范化水平。
以降低行政机关败诉率为导向,提升法治政府公信力。为降低行政机关败诉率,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开展依法执法培训、汇编行政执法程序指引书等方式,促进行政审判尺度与行政执法标准的有机统一,并支持和鼓励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力求行政执法行为既符合法理,又符合事理、情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同时,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定期对审判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对案件类型、发展趋势等进行“穿透式”分析和公开开庭、裁判说理、判后答疑、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让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有效降低行政案件的增量和行政机关败诉率。
以降低行政案件上诉率和申诉率为突破,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在诉讼阶段,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司法局制定《关于推动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发提示函,建立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评价体系,让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同时可以降低行政相对人的对抗情绪,在法庭上有序引导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依法行使权利。在判后阶段,加强判后答疑和说理释法,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清事理、法理、情理,有效提升全市两级法院行政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
以树牢法治意识为中心,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讲堂”,定期邀请司法、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行政机关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培训,统一类案执法司法标准,提升办案水平。同时,通过定期邀请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联合发布行政争议调处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推动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工作。
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为目标,提升审判机关司法公信力。全市两级法院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为最终目标,一方面,将行政审判的理念、证据标准、裁判规则等向前传导,把好解纷前端闸口,通过引导行政机关依法执法和防范执法风险,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程序指引、汇编案例、讲课等方式,在诉前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等步骤中助力行政机关化解矛盾,在诉中统一裁判尺度,充分释法说理,让当事人对判决产生合理预期,防止引发信访事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