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后的草原
近日,在乌拉特前旗阴山北麓“三北”六期工程固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用稻草压埋纵横交错的方格沙障,在大漠中织就2000亩的“沙漠魔方”。这些纵横交织的方格沙障,不仅能增大表面粗糙度、削弱风速,更为沙生植物的扎根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
“现在做的是稻草立式沙障,工程从5月底开工,投入工人50多名,每天工作从早上6点一直持续到18点。从这个进度来看,预计到 7月底结束,现在基本完成工作量的30%。”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沙马尔鹏说。
据了解,草方格沙障是固定流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此次铺设草方格沙障的总面积达2000亩,是“三北”工程建设中工程固沙的首选技术。立式稻草沙障原材料全部来源于东三省,长度达80公分,通过人工铺设、划线,扎出一米五乘一米五的草方格,外露地上部分在15到20公分,达到最佳防沙效果。该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延伸到苏计沙地腹地中形成东西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800米的生态屏障,极大程度遏制流沙蔓延。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方格沙障将逐渐演化为生机勃勃的植物群落,为全旗的生态环境带来更为长远的生态效益。
除了沙障建设,草原围封工作也在有序推进。高一米左右的钢丝网围栏将草场划出清晰的“分界线”,乌拉特前旗今年在明安镇、小佘太镇、大佘太镇、沙德格苏木和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完成退化林修复围封3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围封2万亩;在大佘太镇和大佘太镇牧场完成草原围栏1万亩。通过人工种植沙打旺、冰草、柠条等耐旱牧草,采用钢丝网片进行围封,使区域内草场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乌拉特前旗作为“三北”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苏计沙地面积达60万亩。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始终持之以恒开展防沙治沙工作,通过采取封沙育林、草原围栏、灌木造林、飞播造林、光伏治沙等措施进行集中治理,初步形成绿进沙退的良好局面,实现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齐头并进。
2024年,乌拉特前旗扎实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全年总建设任务达75.41万亩,其中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占69万亩。在广袤的荒漠草原上,林业工作者采用科学规划的人工种植模式,让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新生。一株株牧草扎根沃土,从破土而出的嫩芽长成郁郁葱葱的草场,书写着“三北”工程“绿染黄沙”的生态故事。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科学治理,把每一项工程都落到实处,让这片沙地早日披上绿装。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生态保护,共同参与到‘三北’工程建设中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