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近年来,我市高位推动、精准发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新服务机制,从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产学研协作等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税惠政策精准送达
今年以来,磴口县税务局成立的“湖乡·税心”服务团队为相关企业安排专人服务,助力税收优惠政策精准送达。“当地税务部门精准推送的税惠政策,帮我们有效降低了成本;推出的‘线上导税’‘云辅导’等服务,让办税更加轻松便捷。”内蒙古华闽建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税惠“及时雨”滋润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减税降费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压力,更为企业创新升级、扩大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我市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全面梳理总结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多元化宣传辅导。结合地域特点本地化宣传内容,聚焦民营企业关心关切问题,开展技术与应用可视答疑,编辑贴近实操的政策解读、操作指南等内容,分类向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税费政策,让纳税人缴费人享受政策更有“感”。全力落实“税路通·北疆行”跨境税费服务品牌建设,组建市县两级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团队,深耕区域特色行业,聚焦中欧班列、海外仓建设及农产品出口等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通过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等联合开展税企行业政策分析会、出口贸易对接会等,进一步激发“走出去”企业发展活力和出海动力。
金融活水及时浇灌
内蒙古世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业务投入大量研发与推广资金,公司出现资金不足问题。中国建设银行巴彦淖尔分行了解企业需求后,及时发放170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我们通过多种贷款方式,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让企业及时享受到低利率贷款政策。我们还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中国建设银行巴彦淖尔分行营业室相关负责人说。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金融大文章决策部署和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合市科技局、工信局创设“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金融”支持模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给予金融机构点对点等额信用支持,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打造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新样本。截至3月末,全市已通过“再贷款+科技金融”模式累计为12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3.36亿元,为相关企业减少融资成本约644.37万元。截至4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380.63亿元,较年初新增9.35亿元。
产学研深度融合
用微生物菌群当“天然剪刀”精准剪断毛发,大力提高脱毛效率;通过低温酶解,精准提取高纯度胶原蛋白肽;把羊皮里的营养“挖掘”出来,让羊皮从“边角料”逆袭成健康新宠……在2025年第2期“蒙科聚”重大成果(羊皮食品化领域)发布会上,来自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的专家学者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及重点前沿领域,先后推介了“羊皮生物法脱毛及高效脱膻技术和装备”“羊皮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等5项最新科研成果,为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赋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我市是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肉羊养殖和加工基地,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300万只以上。为更好地利用羊肉及副产品资源,市科技局牵头组织企业与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肉羊副产品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而且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与高校的合作将帮助我们攻克羊皮食品化生产中的诸多技术壁垒,这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有效推动羊皮食品化产业发展。”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富元说。
为解决农畜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我市相关部门带着企业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对接科技成果50余次,转化向日葵盘提取食用果胶、羊皮食品化开发、冻干羊肉粉丝汤、羊胎素提取、羊尾油火锅底料、向日葵蛋白粉等高新技术成果97项,促进企业增收10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引进大连理工大学邹灵浩团队与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研发了国内首套肉羊养殖机器人饲喂系统并试车成功,为智慧农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围绕‘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功能深化和‘六个行动’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科技赋能+区域协同’的现代化产业新高地。”市科技局副局长卢生波说。